2024小学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5-05-13 作者:Animai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案,教师能够清晰把握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只有及时记录教案,才能在后续教学中不断优化和调整策略,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小学语文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小学语文教案6篇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 齐读 ② 自由读 ③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 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 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 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 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 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 :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 (楚国)

3、 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 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 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 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二、检查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口+可爪+巴尸+古

大+田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5、注意区别多音字:似

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

⑴假日游览黄山。

⑵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五、引导思考,对话朗读。

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

六、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4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5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2024小学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浪费呀!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别的许许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这个荧光屏上,所有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教师对话了。

3.玛吉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未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

(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交流可以用代码,或使用脑电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