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个人总结5篇

时间:2025-03-19 作者:Gourmand

及时完成个人总结,可以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个人总结的详细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援外医疗个人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5篇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篇1

20xx年元月,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生命生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服务组织安排,结合日常实际,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好、抓深抓实。现将疫情期间防控工作予以总结。

一是认真将思想和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咬紧牙关、保持定力,增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信心决心。

二是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安排,认真遵守疫情期间我市防控指挥部的各项规定制度,自觉做到不外出,不串门,不聚众,不信谣,不传谣,搞好居家隔离。

三是按照局防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每日加强个人及家人体温检测,通过《居民健康状况日测日报app软件》及时做好信息上报登记工作。

四是疫情期间注意搞好工作不断档,通过云视讯在线上参加局工作会议,疫情防控与工作开展两不误。

五是积极参加社区的党员“双报到”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服从社区党委的领导和安排,第一时间就挨家挨户上门入户摸清了第一手资料,建立了楼栋防疫微信群,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居民的健康、购菜、购药等送去疫情期间的最新消息,有时对多次敲门无人应答的空户,通过查找网格本、查看电表箱等多方式进行排查后贴上温馨提示条,确保不落下一户居民;配合社区工作人员,采购了1000只医用口罩、50瓶消毒液、10只体温计等防疫物质,提供给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使用,确保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主动承担包保楼栋的居民健康监测等任务。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篇2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xx年xx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执行方案的通知》(x卫医[20xx]31号)文件,指定我院作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受援医院之一,我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立即成立受援项目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医院负责人xx副院长任组长,并指定xx副院长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财务科、总务科等职能管理科室均参与该项目领导小组并具体负责实施,根据文件精神,经与xx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磋商,达成了以下受援意向:

1、通过xx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期三年的援助和指导,我院将更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使我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结合我院的具体条件,引进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部分成熟技术,开展我院的新业务和新技术,使我院的业务收入及各种质量体系进一步提高。

3、通过轮派人员到xx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及安排派驻人员对我院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我院医师、医技、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4、有条件的科室将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或承接该院的部份课题内容。

20xx年4月9日,xx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xx、党委书记xx、党办主任xx、医务部主任xx、护理部主任xx、医教科副科长xx一行来到我院,与我院领导班子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就对口支援诸多事宜进行座谈,并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同一天,xx等第一批5名医、护专家进驻我院,开始了对口支援的实施。

20xx年10月13日,第一批支援专家期满返回,第二批5名专家到达我院,继续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0名专家在我院支援期间,截止到12月30日,共举行学术讲座5次,培训人数1210人次,开展教学查房23次,手术示教11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项,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16次,开展手术45例,诊疗病人880人次,对我院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xx市第一人民医院赠与我院骨科专用床15张,缓解了我院骨科专用床严重不足的问题。

依照双方协议,xx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接受了我院选送的第一批6名医、护人员进修骨科、儿科、icu、内科等专业,为我院培养了部份急需人才。

20xx年,xx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对我院进行对口支援,共有10名医师、技师及护士来我院工作,在支援期间,共开展教学查房36次,进行疑难病例会诊讨论21次,手术示教12次,优质护士示教3次,接受我院进修护士2人,对我院的医疗护士技术的提升以及对我院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20xx年,xx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15名医师、技师及护士来我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共开展小型学术讲座17次,培训各类人员337人,大型学术讲座3次,共培训医务人员1855人次,接收我院医务人员进修4人,诊疗病人2683人,开展手术52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62次,口腔科朱仕煜医师为我院口腔科开展新技术种牙术1项,另外xx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免费为我院培训参加执业医师考生19人,为我院培养后备人才起到了重要贡献。

在落实《xx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第一周期的3年时间里,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专家的指导下,我院的业务数量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门诊量从20xx年的'199670人次提高到20xx年的250714人次,出院人次从20xx年的18484人次提高到20xx年的24581人次,住院手术例数从20xx年的5233例提高到20xx年的8446例,病床使用率从94.2%提高到20xx年的101.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从20xx年的84%提高到20xx年的88.7%。随着病人信任度的提高,业务收入也稳步提升,医院业务收入从20xx年的11240.60万元提高到了20xx年的18002.37万元。

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帮助下,我院有3名医师参加了骨干医师培训,回到科室后都挑了大樑,成了科室的业务骨干。

我院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支援下,修改完善了各项制度,特别是在医院感染方面,在该院专家的指导下,走上了制度化管理的模式各职能管理部门运行良好。

20xx年,xx《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已进入了第二个周期,xx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作为我院的支援医院,在各个方面继续给予相关支援,相信在该院的帮助下,我院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会得到更大提升,特别是在通过医院等级复评审方面,我院将得到xx市第一人民医院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篇3

自我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开展后我院本着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和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宗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院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成了帮扶对子。

20xx年6月6日,河科大一附院针对我院专业范围向我院骨科、妇科、内科、儿科派达了五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驻院医师,他们分别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苏森,骨科副主任医师常彦卿,儿科主治医师娄丹(女),神精内科主治医师杜敢琴(女),血液内科主治医师荆凌华。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

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下派医师的到来促进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院骨科,下派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了背柱骨折脱位脊椎侧前方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手术病例,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了新的治疗手段,在内一科下派医师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中枢神经解剖”促进了内科在神经专业病症上的发展,在内二科,下派医师开展了“白血病的化疗”和“血液系疾病”的授课。而在儿科和妇产科,下派医师发挥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把支援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到我院,加强了对所在科室的内部管理,通过四、五个月的实行后,妇科每月的经济效益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院内二病区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原来在洛阳某医院治疗血液病听说荆凌华医师被下派到我院后,便专程赶到我院到内二科进行治疗,下派医师带来的不仅是病人还有优秀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有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县域内的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亨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对于减轻一方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利大于弊。

虽然有下派活动的帮扶,但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不足和弊端并不就因此而完全消除。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短期内基层医院的基础设备并不能得到完善,管理机制只存在于部分环节上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只能是积累并不能够促成质的'突破,技术服务的提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而我们仍有较多的担心和顾虑,首先帮扶活动是否具有长效性,不仅在这三、五年的阶段中进行帮扶,这种帮扶活动能否具有长久的延展性,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结束后是否有一样效应;其次下派医师到受援单位对口科室工作势必会对该科室产生良好的效应,而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下乡医师的替换或到期而结束,建议能否在下派医师完成下派任务后,受援单位的对口科室与下派医师所在原单位的科室,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互助;再次,帮扶活动主要是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院,是否能够进行双向交流,下级医院也可选派部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最后,建议对下派医师在经济上给予补贴,解除下派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心理不平衡的状态,更好的利于帮扶活动的开展。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篇4

第25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奔巴点的9名队员走过了1年的援外医疗历程。回顾这一年,每位队员真正展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队精神。在各级领导以及总队的指导、关心下,所有队员以各种制度为纲,团结协作,克服了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一、心系祖国、牢记使命

当我们远离祖国,身在他乡时,才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含义,虽然远隔万里,但是我们的心和祖国贴的更近。大家通过网络、电视、及国内寄来的杂志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和动态,对一些重要时事新闻,队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使大家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虽然我们身在桑给巴尔,但时刻心系祖国,每当国内有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队员们会激动不已,尤其是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表现出的令人振奋的形象时,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队员时刻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始终牢记援外医疗为我国外交服务的宗旨。队员们时刻牢记:每个人不仅代表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国家。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友好相处医院同事和当地居民,尽力解除每一位患者病痛,树立中国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和中国医疗队良好作风以及中国优秀的大国风范。在管理上,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常抓不懈,每位队员参与管理,各自负责不同的管理项目,充分调动各个队员的积极性,使队员们的工作、生活有序安排,也强化了纪律,加强了约束,规范了每个队员的行为。为了不断强化队员的思想意识,我们定期认真组织学习《援外医疗队员安全须知》、援外医疗队工作文件、规定、工作程序、操作细则和卫生部、省卫生厅的有关文件,使队员全面掌握和严格执行援外医疗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定,使大家意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国家外交战略高度认识到援外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队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援外医疗工作。医疗队党组织开展各项组织生活,学习相关的材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个过程中,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意识。

二、尽心尽力、完成工作

毫无疑问医疗工作是医疗队的工作重心。回顾一年,队员们以过硬的技术,用热情、智慧、努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患者和医院职工的信任和尊重。奔巴岛abdulla mzee医院条件相当简陋,虽然在当地是中心医院,但是和国内的医院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设备落后、药品奇缺、当地staff技术差,在简陋的条件下,队员们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当地医院基本没有正式的医生,所有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医疗队承担,只要在驻地,我们就是24小时备班,全天候随叫随到,但是队员们没有怨言,只有责任,每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切合实际地开展诊疗工作,并且加强医疗环节的质量控制,将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稳中求创新。队员之间互相帮忙,遇有疑难病例,大家会诊讨论,共同手术,发挥团队的力量,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在工作中,为当地staff帮传带教,教给他们正确的操作常规,针对性的为他们开设讲座,并和他们和睦相处,密切配合。

至2014年5月,医疗队共完成工作量:门诊23209人次,住院6240人次,大小手术(包括骨折复位石膏、夹板固定,牵引等)1112台,抢救危重病人635例,麻醉449台,x片5463份。为扩大医疗队在当地的影响,我们和当地卫生署商量,由医院安排时间和地点,定期进行义诊活动,奔巴点医疗队共安排了2次义诊。在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队员们共同努力,在abdulla mzee医院筹建中国医疗队创伤中心。由于医院条件有限,创伤中心主要针对骨科病人。

2013年12月6日由江苏省卫生厅汪华副厅长和奔巴岛卫生部mkasa部长为创伤中心共同揭牌,标志着“中心”正式成立。正像mkasa部长说的那样:创伤中心的成立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奔巴岛的创伤治疗水平,造福于奔巴人民。半年中,医疗队充分利用创伤中心现有的设备,尽可能的处理各种骨科病人,适当开展一些新项目(解剖钢板治疗关节周围骨折、对口冲洗引流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交腿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等),为当地居民就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扩大了医疗队在当地的影响。

除了服务当地居民外,同时为中资公司员工和华人华侨提供医疗帮助。共为中资公司员工诊疗78人次,得到了公司领导(中水公司)高度赞扬。在奔巴岛只有一家何姓华侨,老夫妻两都已年过70,基础疾病都比较多,子女们都不在身边,我们队员定期上门为他们体检和送药。尤其是何老先生,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身体抵抗力低下,反复发作丹毒,近期又出现消化道出血,队员们不厌其烦为他上门服务,并特意请国内人员带来他所需要的药品。医疗队和他们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得到了他们子女们的高度认可,每次他们回奔巴岛看望父母时,总要到我们驻地来,以表他们的谢意。除了很好地完成医疗工作,医疗队同样也出色地完成了其他各项任务。

8月19日桑给巴尔谢因总统在总统府接见第25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给与中国医疗队很高的评价,使我们深受鼓舞,队员们也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两次家乡代表团来访,虽然在奔巴岛只是1天的时间,但是队员们群策群力,注重细节,精心细致地安排好每件事,同时也展现了队员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赢得了代表团成员的一致好评。不仅是家乡代表团来访,包括卫计委血吸虫防治代表团2次来访,中元公司地质勘探人员来访(为abdulla mzee医院改建做地质勘探,安排在驻地12天),以及近期江苏建筑工程公司人员来访(为abdulla mzee医院改建做调研和做一些前期工作),医疗队都给与热情地接待,并极尽所能给与提供方便和帮助,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也赢得了他们衷心的感谢。关于工作上的事情,我们及时和当地卫生部门和医院沟通,协商解决,互相帮助和支持,为医疗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各级部门的指导和要求下我们完成了医疗队物资的清查,药械、物资的申请采购,庭院美化工程申请以及abdulla mzee医院改建过程中医疗队的安排等各项任务。

宣传是展示医疗队或队员个人的重要手段,所以队内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网络可能是宣传的最好平台,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多写博文,在总队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每月征集博文编成队刊,记录这2年的援外历程。同时多渠道地和国内的相关部门联系,提供我们的博文、照片、视频,宣传我们的援外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援外医疗工作。同样,在当地我们也抓住机会联系媒体,宣传中国医疗队的.事迹,扩大医疗队在当地的影响。

三、共同努力、改善生活

奔巴岛上生活比较单调,物资匮乏,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队员们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民以食为天,首先是解决吃的问题。在岛上食材有限,尤其是素菜,市场上能买到的就是几样(西红柿、洋葱、土豆、青椒、胡萝卜、黄瓜),为了解决吃菜问题,队员们除了用原来老队留下的菜地继续种菜外,

进一步开荒种菜。通过努力,种出了豇豆、白菜、韭菜、冬瓜、扁豆、青菜、丝瓜、南瓜(同时可以吃上南瓜藤)、萝卜、刺黄瓜,做出了豆腐(现在黄豆没了),育出了绿豆芽,现在基本每餐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最主要的是能不断变换品种,不会因为反复单吃几种菜而腻味。厨师利用有限的食材,变换不同的做法,不断改变口味;队员帮厨时也是尽心尽力,尽量做自己拿手的菜,以饱大家的口服,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吃菜问题。

为了调节单调、枯燥的生活,队员们利用节假日组织外出休闲:海边赶海、码头钓鱼、游览海岛,参加当地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婚礼、斗牛)等,了解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在国庆、五一长假期间,一些队员自发组织去肯尼亚和南非旅游。同时鼓励大家发掘各自的爱好,以打发空余的时间。现在大多数队员坚持每天体育锻炼,有的在院子里跑步、快走,有的打乒乓球、台球、篮球,有的跳有氧操、健身;有的队员练练字、听听评书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业余生活。

一般每3个月,我们定期进行驻地大扫除,大家分工合作,主要打扫厨房、活动室、会议室和客房;而且平时不定期检查每个人的房间,督促每个队员搞好个人卫生;嘱咐驻地工人每天打扫院子,勤除草。搞好环境卫生,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尽量减少蚊虫,防止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生。

出门靠朋友,在这一年中,医疗队和一些相关的中资公司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互通有无,更多的是得到了他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中水公司是目前奔巴岛上唯一的一家中资公司,他们的员工生病了,队员们热情接待,尽力诊疗,每次和他们领导见面,他们都会说:在有医疗队的地方工作,心里就有底多了。每到重要节日,中水领导就来看望慰问我们队员,我们有什么需要的,他们全力支持。达累斯萨拉姆的友谊纺织公司员工都是常州人,在我们到达奔巴岛没多久,公司领导特意从达市赶到我们驻地,送来了常州老乡的亲切问候;春节期间,奔巴岛9名队员去达市时,再次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有中信公司,为检修驻地太阳能,多次派专人来到奔巴岛,还特意从国内运来设备进行更换。

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已过去一半,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着重做好以下几件事:

1、全力安排好家属探亲事宜;

2、听从总队的安排,完成庭院美化工程;

3、在abdulla mzee医院改建期间,协调、安排好各方面的关系,克服困难完成医疗工作。我们将继续发扬医疗队精神,再接再厉,努力管理好我们的队伍,安排好我们的生活,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团结一致,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

援外医疗个人总结篇5

疫情就是命令。肩负着抗击疫情所需的防护用品、医疗物资原材料及成品油等生产任务的.中国石油炼油化工企业,坚决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指示精神,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按照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数万名员工放弃休假重回岗位,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石化公司各条战线员工全力保证生产运行平稳。

急全民之所急,争分夺秒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紧缺品原材料

武汉告急!全国告急!医疗战线和普通家庭急需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用品。

聚丙烯无纺布专用料可用于一次性手术衣、被单、口罩、液体吸收垫等的生产。疫情防控时刻牵动着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员工的心,他们与时间赛跑,全力生产医用材料支援前线。

1月22日,大连石化生产的600余吨h39s-3产品紧急发往广东佛山医用无纺布厂。大连石化自主研发的新产品——h39s-3聚丙烯,是生产口罩、尿不湿等高端医用无纺布的原材料。1月份以来,每日千余名员工坚守岗位,加班加点生产聚丙烯。截至1月31日,大连石化第五联合车间两套聚丙烯装置实现增产3.7%。其中,生产h39s-3产品1.68万吨,h39s-2产品8300多吨。

余件;个体经营户郑亚朋,为一线执勤公安干警捐赠13箱84消毒液、500个口罩等防疫用品……

抗击疫情,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用爱化作融融暖阳,涓涓细流汇聚起了坚定信心、共战疫情的强大正能量;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凝聚起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