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篇

时间:2025-03-18 作者:Surplus

大家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哦,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一定要将教学设计制定妥当,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篇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1个生字,会写“用”“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清楚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重点:

1、识记11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人才叫画家?(画画得很好的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叫作家,舞跳得好的人叫舞蹈家。歌唱得好的人叫歌唱家,画画得好的人就叫画家。

二、巩固字词。

今天这些可爱的小画家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词语,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准确?(自由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品读课文。

(一)学习一、二句。

1、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雪景!(课件出示雪景图片)看到这样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

2、很开心,很激动,很兴奋,难怪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用你喜欢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呼唤雪花吧!齐读。

3、大家快乐的喊声把谁也吸引来了?(教师引读第二句)

4、谁来说说,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指名答,依次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

5、理解:一群。一只小鸡叫一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狗叫——两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鸭叫——三位小画家。三位就可以说是一群。(出示:一群)又来了一匹马,这叫四位小画家,还可以说——一群小画家。三个或三个以上都可以叫做一群!送大家一个词:三五成群。

(二)学习三、四句

1、老师现在特别想知道这四位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你们愿意帮老师到课文里找一找答案吗?那现在就请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里有老师想要的答案,就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2、交流,相机板书。

3、小动物们的画多逼真呀!哎?为什么小动物们画的画不一样呢?(预设:它们的脚不一样;它们画的画其实就是它们的脚印)

4、原来它们的脚形状不一样,脚印就不一样,所以画的画就不一样。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运用之前学过的比喻句的知识,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呢?

5、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读得很美,诗就应该这样读。)你们喜欢它们的画吗?用你的读书声表达出来!(齐读)

6、你们平时画画需要哪些东西?(纸、画笔、颜料等)

可是这些小动物只要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画出漂亮的画。所以就连作者也用佩服的语气写到“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谁能通过朗读夸一夸这些小动物?)(指导书写“用”“几”)

(三)学习第五句

1、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可有的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它是谁呀?(出示第五句,指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2、你知道原因吗?

3、那我们可不能吵醒它,我们轻轻地读。(指导朗读“他在洞里睡着了”)

4、齐读最后两句话。

5、像青蛙这样冬天不吃不喝,也不出来活动,整天睡大觉的现象,叫冬眠。不止青蛙,很多动物也会这样。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会冬眠吗?(狗熊、蛇、蜈蚣、乌龟、熊、蝙蝠、刺猬、蜗牛)

四、拓展延伸

1、尝试背诵。

2、欣赏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

(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

(2)右手捂住右眼。

(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反馈。(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3、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

5、青蛙在哪里?谁来给老师摆一摆?小鸟又在哪里呢?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1次对话,(课件出示)谁想读一读?

指导朗读。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学习第二次对话:

3、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对话。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生字?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学们读得可真棒,下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学习第三次对话: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1)、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他是多么的愚蠢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3)、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生练说)

这还是一只的青蛙。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四、学写生字。

1、读完了三次对话,下面我们来学习写生字。出示生字: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字有什么特别?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想玩游戏吗?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玩扑克牌比大小,这里有两组牌,请你们选一组和老师比,三局两胜定输赢,听明白了吗?师:什么是三局两胜?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挑战?欢迎第一位挑战者。

师:你想选哪一组牌?能说说理由吗?

师:我的牌这么小,看来我会输呀!

学生先选一组牌,但必须先出,教师每次都赢得比赛。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活动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创设情境。

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

(播放“田忌赛马”故事)

(2)提出问题。

①、田忌与谁进行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了几等?田忌与齐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②、第一次谁赢了?马是怎样出场的?

③、第二次谁赢了?马又是怎样出场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田忌赛马的策略却被广泛应用,现在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赢了齐王?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完成这张表格吗?。

(4)列出表格。

出示田忌赢齐王时的马的出场顺序的表格。

出示表格:(学生填表)

学生汇报,交流。

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想说的?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整了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是什么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

师:田忌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5)探究策略。

小组合作: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田忌还有其它赢齐王的方法吗?(小组合作要求:组长分工,两人模拟赛马,一人记录,一人监督.)

①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田忌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

②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师:填了这张表格,你发现齐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赢了几次?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验证田忌赛马的最优策略的唯一性

师:田忌胜过齐威王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生:孙膑。

师:看来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生:聪明的人。

师:是个足智多谋,会用对策的人。

师:今天,如果我是齐威王,我肯定不服气,我会要求和田忌再赛一场,如果你们是田忌,愿意应战吗?

师当齐威王,生当田忌。

先让学生出马,学生失败。

提问:齐威王三局三胜了,不是田忌有机会会赢吗?生回答:老师应该先出马。

这次老师先出马,在来一次。老师失败。

师:你真厉害,就会用对策胜过我了,看来,田忌要赢过齐威王必须让谁先出马?

生:让对方先出马。

师:那么田忌要赢过齐威王的策略只有几种?生:一种。

师:而且这是唯一的一种。

师:田忌要赢过齐威王还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生1:必须让对方先出马,自己后出。后发制人。

生2:必须用下等马应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弱制强。师小结。

(6)、举例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全班交流。

动三、巩固练习

1、四(1)班和四(2)班举行跳绳团体赛,两队队员复赛成绩如下。决赛中,如果四(1)班队员先出场,四(2)班如何对阵才能取胜?四(1)班

张丽160次/分钟

吴敏147次/分钟

王信雯128次/分钟

四(2)班

杨文爱150次/分钟

刘萍142次/分钟

王琳琳115次/分钟

2、报数游戏

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为了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样报?)

3、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

a组牌:10、7、5

b组牌:8、6、3

学生再次和老师比大小。

两组同学上台比赛。

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通过“田忌赛马”、“扑克牌比大小”、“取棋子游戏”……我们都需要用对策去赢过对方。今天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我们就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去找到这百分之一赢的对策。老师希望同学们用上聪明的头脑,学会用对策,使自己也成为像孙膑一样聪明的人。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后题五的词语,能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懂得“正确分析双方情况,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习课文3—12自然段。

难点:理解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制作有关的课件。

2、每位学生做一套纸马。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三上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

(1)齐读生字,简析“丧、惑、蔑”三个生字。

(2)指名说说三个问题的答案,再用一句话把三个问题答案连起来。

三、细读课文,弄清赛??

1、理清脉络。

(1)指名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败”了,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胜”了?

(2)按“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的线索将文章分成三段。

2、学习一、三段,弄清比赛经过。

(1)边读课文边完成练习一。

(2)反馈:学生上台说说比赛的经过和结果。(边连线边介绍)

四、学习第二段,深究课文

1、导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这个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2、出示图片,介绍孙膑:

a、找一找图中哪个是孙膑?另一个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他们正在干什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写这幅图的?

3、学习3—9自然段。

(1)指名朗读3—9自然段,其他学生用“____”划出同孙膑讲的话。

(2)学习孙膑的四句话。

a、出示这四句话,自由读一读,想想每句讲了什么?该怎样读?

b、讨论这四句话的关系。

c、孙膑说这四句话时神态是怎么样的?(胸有成竹)

d、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

e、有感情朗读这四句话。

(3)讨论孙膑思维过程。

a、孙膑在第一次比赛时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调顺序这个妙计的?

b、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①刚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细观察)

②假如这六匹马赛跑,它们的名次如何?(大家摆一摆)

③他进行了怎样的分析?(科学分析)

④他准备怎样调配力量?(板演六匹马调配的过程)

⑤再读3—9节,想想孙膑替田忌出主意时,田忌的心情是怎样的?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师范读,学生练读。)

4、学习10—12自然段。

(1)导入:“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败为胜的一个重要条件,转败为胜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10—12自然段。

(2)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齐威王骄傲轻敌?

理解:夸耀、讥讽、轻蔑(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齐威王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大段:

(1)分组练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明确写法,延伸课外

1、本文的三个人物谁最重要?为什么把田忌和齐威王写得那么具体?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六、课堂总结

(略)

七、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

(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

(2)“剃头大师”的理发水平怎么样呢?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设计意图:

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剃tì,执zhí,否fǒu,骂mà,仇chóu,惯guàn,刑xíng,替tì,厘lí,摸mō

剃——梯仇——亿刑——形摸——模

(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

(2)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4、课件出示“我会写”。

(1)指名读字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2)指导写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写好“表”“差”的横。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多媒体出示初读要求。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画出来读一读。

2、交流汇报初读结果。

(1)“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

(2)课文写到了小沙、姑父、理发店里的老剃头师傅和“我”。

板书:小沙姑父老剃头师傅“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小沙不愿意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

经过(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

结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

(4)在小组内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读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诵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读句子,感悟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点。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体会:天生胆小,怕剃头。板书:怕剃头

2、课文围绕“小沙怕剃头”写了哪些内容?

共同研读:

(1)读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样进理发店的?姑父是怎样做的?理解:押、监督、夺门而逃。(板书:监督)

(2)读第3自然段:进了理发店,小沙是怎么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视。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称他为“害人精”?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还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剃头时,小沙吃尽了苦头,但不敢动。理解:规规矩矩、耿耿于怀。板书:“害人精”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3、课件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情景图。

(1)学生描述图画的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

4、默读课文第7~17自然段,自学提示:

(1)小沙为什么央求“我”给他剃头?

(2)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我”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

(3)“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

5、根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板书:随意乱剪

6、分析句子。

(1)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虽然“我”不会剪,却敢下手,胡乱剪下去,自以为动作熟练,非常有自信。

(2)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他还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容易满足。

(3)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给小沙理发后,小沙头发的样子。

(4)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这句话写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头发时吃惊的样子。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结果如何。(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特点,理解小沙怕剃头的原因,然后分段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过程,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回顾总结,感受趣味。

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没有剃头经验,只是被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2、读了课文,你认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无忧无虑美好幸福

设计意图:

运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3、说说自己明白和不明白的地方,针对课文提出问题。

过程:

1、读预习,明确任务。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意思。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试给课文分段,说出依据。

4、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明白和不懂的地方。

作业:课后生字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目的:

1、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

2、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生答:课文《田忌赛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按什么顺序给课文分了几段?各段小标题是什么?(板书: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胜利)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你弄明白了哪些内容呢?(生自由发言)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呢?(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大胆发言,写出来的可以贴黑板上)

好,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我们知道,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了——生答:两次赛马比赛,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赛马场,看看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盛况。

二、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1、请一个学生读第一次赛马的'经过,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次赛马的经过。

思考:这两次次赛马都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呢?

2、出示第一次赛马图,(幻灯片)这是第几次赛马?怎么赛的?结果怎样?(板书:三场均败)第一次比赛后,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什么表现?“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呢?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你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吗?(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出示句子。)

过渡:正当田忌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时,他的好朋友孙膑却坚决要他再赛一次,并保证一定会取胜。

3、我们看这次赛马是怎么赛的?(出示第二次赛马图)结果怎样呢?(板书:二胜一负)这次田忌是用什么办法取胜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找出这个办法吗?(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出示)整个赛马过程中,齐威王的神态有什么变化?请你在书中标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看了两次赛马,你能说出这两次赛马有什么异同吗?(顺序,结果,人物神态)

5、齐读读这两段课文,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师小结:同学们,第一次赛马,田忌三场都输给了齐威王,而第二次比赛,田忌用孙膑说的办法,用同样的马,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便以二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足智多谋)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理解第二段课文。

1、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思考:田忌,孙膑和齐威王各有怎样的表现?想想孙膑为什么让田忌再赛一次马?

2、通过读书,你弄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回答,看来此时孙膑已有取胜的方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孙膑根据什么想出的办法呢?你从哪句话看出?

4、出示幻灯:“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齐读。你是怎么理解孙膑的话的?刚才的情形指什么情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能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吗?(学生根据课文合理补充,发挥想象)这说明孙膑已经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所以作出了怎样的判断呢?(读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板书:调换顺序)

看幻灯:这三句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得多,那孙膑的这个办法能让田忌反败为胜吗?为什么呢?(自由发言)由此,你更可以看出什么?你还能想出取胜的办法吗?

小结: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想出了取胜的方法,他成竹在胸,所以坚决要田忌再赛一次。

让我们齐读课文,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请你联系全文说一说。学了这一课,你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呢?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你能说说对他们的认识吗?

2、指板书总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当他要离开时,他的好朋友孙膑为他出谋献策,让他再赛一次,最后写了第二次赛马,田忌二胜一负赢了齐威王,条理非常清晰,孙膑的足智多谋跃然纸上。

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的足智多谋,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五、作业。

写出对文中三个人物的评价,题目自定。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7

一、课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和他们不同,正在“睡觉”呢。课文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幻灯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生齐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12、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自主识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的记性最好?(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如果生字宝宝们不加小帽子你们认识它们吗?(去拼音读)

3、单独的生字宝宝大家都认识,如果老师给它找一个小伙伴,组成词语宝宝,你们还能认出他们吗?(在词语中识字)

大家的识字本领越来越厉害了,希望大家能和更多的生字宝宝们成为好朋友。

(三)、理解感悟,品读课文

(1)、出示下雪图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过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出示图片,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出示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3、指名读第一句。

4、读出兴奋的语气。

(2)、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这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2、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齐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后指名回答。)

3、小画家们依次登场,分别出示小画家的脚印,分别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作对比,读相关语句。

4、再次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这些小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1、师问:小朋友平时是怎样画画的?而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画的?

2、是啊,这些小动物只要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多么令人佩服呀!(出示雪地上的脚印)请听老师佩服地读第四句。

3、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出来呀?它到哪去了?齐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4、原来青蛙在冬眠呢,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呢。

5、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不要吵醒了青蛙。(轻轻地读:“他在洞里睡着啦。”)

(四)、达标深化

看ppt试着背诵课文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小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