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安妮的日记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1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女孩子叫安妮,她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933年希勒特(德国元首)上台,开始疯狂的迫害犹太人。为了逃避逮捕、坐牢和屠杀,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忙下,躲进父亲的公司大楼里的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居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仅有安妮的父亲一人走出了集中营。这本安妮日记,是安妮在被抓进集中营之前,在躲在密室里偷偷写的日记。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写这本日记的作者安妮。当政府刚刚开始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对犹太人有很多规矩,比如,犹太人不能在晚上八点钟不能在大街上行走,只能上犹太人的学校……这些还不算什么,当安妮他们住进密室的时候,早上不能说话,做什么事都必须细心谨慎,因为如果说话很大声的话,就会被可恶的德国兵发现。这些拘束对一个才刚满十三岁的女孩而言,这是多么难做到的呀!
让我们一齐想一想,安妮过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啊!再想一想我们的生活,跟二战时期的安妮的生活比一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完美啊!多么自由啊!多么欢乐啊!
安妮虽然承受了这么多,但她十分坚强。在她的一生中,她以往说过: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经历看作是趣味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十分正确,安妮所要承受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们大家都有一段困难的生活经历,为什么不像安妮一样,去把那些痛苦的经历“变成”一段趣味的冒险呢?让我们和安妮一样吧,让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变成”一段趣味的冒险吧!
安妮虽然很早就死了,可是她的精神是永远存在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2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特别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3
我读了安妮日记以后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和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安宁的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岁生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开始写日记,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叫吉蒂的名字。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在遇难前两年藏身于密室中的生活和情感记载。
它的特点是内容非常的简练朴实。看完本书,希望安妮在天堂幸福快乐,一路走好。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4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5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