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在思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想要写出精彩的读后感,需要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世间》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世间》读后感篇1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用这句话形容梁晓声的《在人间》在合适不过。
在《人世间》全书分为三册,以北方某个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为中心,围绕着社会变迁描绘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至今的平民百姓生活史。梁晓声说:“把留城知青曾经经历的那些艰难呈现出来,让他们看受到了文化的关注。写了那代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精神的成长。这些美好的人性是不受年代的制约的。”他用朴实真挚的笔触刻画有血有肉的人人事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他笔下的人物真实且真诚,正直善良。即便在最艰苦的生活坏境下,也对生活充满热忱,努力前行;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忘帮助他人,用热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梁晓声老师的这本《人世间》通过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历程折射出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生活,让没有亲身感受那个知青年代的我,通过这本岁月的教科书穿越至那个淳朴热情的时代,用温柔却有力的文字,用引人向善的力量,向我们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无论人物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有把朴素日子谱写成歌的伟大。
在看完这本《人世间》,不仅为在工作生活中时常感到迷茫的我提供一丝光亮,更让我学会与自己和解。回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些选择,难免觉得有些幼稚和可笑:长大了我是当舞台上耀眼的明星还是当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的科学家,我是考文科强的北大还是考理科强的清华。这样的设想,是年幼时不甘平凡的无限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成长就是在不断的接受并且认可自己的平凡的同时,仍然坚持到底,心怀期待,遥望未来。这样坦然地接受平凡,才是这辈子最不平凡的事。
时代飞速发展,我们总在追求与众不同,追求遥不可及,却忘了身边虽然无名,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千千万万个日子中平凡而敬业的工作,一颗不停歇,一刻不懈怠,才成就了广袤大地的每一寸经络。
平凡的普通人民是历史的浮尘,同时也是历史的缔造者。每天各司其职的工作,看似普通,却也在用敬业书写着未来的新篇章。身边的同事,大多都是平凡岗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他们也许是砂场的发货员,每天按部就班的发货,打印磅单,却从不抱怨;他们也许是会计,每天与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却从不知疲倦。时间悄然定格了我们平凡却生动的奋斗史,精彩纷呈,气势磅礴。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身怀绝技,有的人天赋异禀,但大多数人平凡却普通。人群中平凡的人们,也是奋斗着的追梦人,我们都将成为彼此人生这条同行路上长长短短的某段陪伴,遵从内心的回音,选择所爱,坚持自己,自我实现带来平凡却真实的幸福感。
在《人世间》,我从字里行间描绘的芸芸众生感受酸甜苦辣,学会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体悟人生哲理,从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态度。正视人生,颂扬平凡人生的闪光,以独立、坚强、无畏的态度努力追梦,创造更好的下一刻,拥抱平凡的生活,亦是伟大。
《人世间》读后感篇2
闲暇间听别人谈起《人世间》这部电视剧,看完后仍觉不过瘾,又找来相关书籍,仔细阅读了一番,感慨颇多。
之前有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描述了国共内战后大概四十年期间,一个家庭的命运是如何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而《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或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长篇版的“活着”,同样是描写了周家三代人的命运如何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终究摆脱不了时代赋予你的底色,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努力生活,努力追求,好好的过好自己的人生。
一、周家的小儿子周秉坤和郑娟
剧中的主线人物,他们的生活波澜不惊,充满着底层人民每天面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朴实、踏实,他们互相照顾着对方,守护着彼此,孝敬老人、养育儿女,或许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他们全篇展现给我们的是:生活的艰难、挫折,不仅没有让他们疲惫、疏远、困苦,反而让他们的心靠的更近。
剧中有段出自冯化成的话:自古以来孝分两种,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赢得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后翻阅资料,发现最初是出自孟子:人生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事亲”,一件是“守身”。所谓“事亲”,就是孝顺父母,尽孝道;所谓“守身”,就是照顾好自己,发展自己的事业,拓展自己的人生。周秉坤一直在父母身边尽孝,做到了养口体,但对于很多漂泊他乡的打工人来说,做好守身,养心智或许也是尽孝的一种。
二、周家的大儿子周秉义和郝冬梅
他们俩都是精神大于物质的人,更看重的是精神需求和自身价值,他们读过很多书,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优越的工作,不必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发愁。周秉义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考上北大,并且成为副市长,已经做得无可挑剔。他的岳母位高权重,他本可以高攀却不利用,坦坦荡荡做男人,之后的官场生涯中也几乎毫无污点,可以说是很理想的人生,但还是有一点瑕疵,就是贪名。
周秉义实际上是最在乎自己名声的`那个人,他怕自己的弟弟妹妹沾上自己一点光而导致自己名声受损,所以周秉昆在遇到问题后,都不愿去找自己的大哥,除非不得不找。周秉义一生把温良恭俭让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他所追求的就是那份“名”。但是这种追求法可能真的是在理想中,生活中反而没有了一丝的人情味,他在最后拆迁中为弟弟争取了一点小权益,或许这才是更真实的写照。
“雍正王朝”中雍正杀诺敏时就提到,诺敏一生清贫,未曾贪钱,但贪功邀名同样是贪。古往今来,当官者无非为名、利、权,“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周秉义没有利用名来索取利,但是这种贪名的做法确实有待商榷。
三、周家的女儿周蓉
聪明、任性、洒脱,这是周蓉的标签,但她却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终其一生,周蓉都是在为自己而活。年少时远走他乡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后将女儿放在弟弟家养育导致母女隔阂,之后在法国时居然动了让自己女儿和周楠恋爱的想法,完全不顾弟弟和郑娟的感受,回国后私立学校教书,退休后尝试写作并成了作家。整个人生让人羡慕,但光鲜的人生背后她是否知道,有多少蔡晓光周秉坤之类的人在为她负重前行?
周家三个孩子的人生对于大多数穷苦人家来说已属上乘,他们各自努力着,也跟随着时代发展有了自己不同的道路。生活,本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但活得过程中,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事业等等却各不相同,每个人终究有每个人的宿命。
最后献上书中的一段话共勉:人生啊,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生向阳,哪怕一生尝尽百苦,只为换取一丝甘甜,也算值得了。匆匆一世,只为活得堂堂正正。
《人世间》读后感篇3
?人世间》这部作品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希望。他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明白两个人生道理:一是生活是独属于自己的剧本,作为导演和主演的你,时不时要停一停,这不是懈怠,不是迷茫,而是缓一缓、静一静、问一问,当初为什么出发、方向有没有跑偏、目标有没有接近。停下来是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让思想充实自己的“皮囊”,让修养和知识同步成长。二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因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尽管,这个星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纯净也有肮脏,但是,“更美好”,这个愿望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永远是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完美契合的平行轨道。
所以,让我们沐浴每一缕生活的阳光,护持每一念向善的力量!用最灿烂的笑容,共同走一段暖心的路,即使这段路平凡而质朴,但我们依然能走出别样的风景;用最感恩的心情,共同走一段成长的.路,即使这段路漫长又艰辛,但我们依然能守望自己的未来;用最炽热的向往,共同走一段奋斗的路,即使这段路上下而求索,但我们依然能触得到自己的成长。
《人世间》读后感篇4
周秉昆家唯一逝去的儿子——周秉义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虽然在小说中出场的频率并不多,但却是一个大官。经常为人民和同事着想,呕心沥血,最后却被小人坑害,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虽是家里唯一当官的人,却并没为自己的家庭带来好处,反而是自己的妹夫蔡晓光一直帮着自己家里人找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候照顾周秉昆一家,他帮着周秉昆找工作,送他年货和吃食。
周秉义同样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为工作甚至出了国去了苏联,但是在工作繁忙之际,也不忘关心同在机场的妹妹。也许周秉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幸运聪明有勇气,而巧合的是他的智慧伴随了其一生,并最终帮助他创功立业,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他和周秉昆不同,他看似不太关心家庭,也没有把一切都奉献给家庭和爱,他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关心自己的亲人,没有表面上如此的热切。他和周蓉更加不同。他没有周蓉的独立和敢爱敢恨,也没有周蓉的如此固执,但同样的,他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只为了让人们过上好生活。
周秉义并不是善终。虽然他和妻子分到了三室两厅的房子;虽然他和妻子即使一生无儿女,但还是恩恩爱爱;虽然他和家人亲亲热热,欢欣鼓舞;虽然这一路走来他平安无事;虽然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还是无法抵御死亡的来袭。他是因为胃癌去世的,即使在去世当天,他还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人世间》读后感篇5
我觉得电视剧《人世间》没有选好周秉昆的角色。
电视剧里的他,憨厚老实,但书中的周秉昆却没有那么神经大条,也没有那么像老好人。书中的周秉昆是一个目光中稍稍带着狡黠,有点怕事,却重情重义的人。
书中的人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外貌描写,如描写周秉义和肖国庆都用到了国字脸,相貌英俊等赞美词汇。描写吴倩和乔春燕用到了其貌不扬等词。但对秉昆却没有过多的长相描写。这点,我很纳闷。
难道这是作者在暗中揭示本书中的主角。
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在我看来就是周秉昆。所有一切的事都是围绕着他周围的人展开的。甚至一切的悲痛和欢喜都和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周秉昆生为周家脑子最笨,最不灵活的“老疙瘩”,却直至最后也坚守在自己的家庭里,照顾父母,力所能及的照顾哥哥和姐姐。虽然哥哥,姐姐都是北大毕业,比他厉害很多。
他尽力为每个朋友着想。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保护,为朋友找工作,请朋友饱餐一顿。还特别照顾自己一位早逝朋友的女儿,这些仿佛都是他自己力所能及的。
最后他支持哥哥拆迁光字片,建造新区的想法,并带着家人们以身作则,第一个搬进了新楼房去住。他劝说哥哥让自己的朋友们都住进来,有好日子过。
即使最后家庭被曹德宝和乔春燕所害,周秉义被此事连累去世。他依旧相信自己能和朋友讲清楚,希望这些都能彻底过去。
也许,在世人看来,这都是些愚蠢的行径。但是周秉昆的重情重义是此书的一大看点。
人世间,在周家形象地演绎了出来。各式各样的人物,大同小异的结局,这才是当时的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