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引人入胜,作文的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会让读者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改观,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小吃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做小吃的作文篇1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题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家乡的刀削面。
刀削面,顾名思义,用刀切割的面片。刀削面味儿好,每一吃完都让人感觉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它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在我眼中它却是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刀削面宽而又薄,放到汤里一煮,它就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让我难以自拔。
每当一碗刀削面下肚,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与满足。我经常去我家乡的一个餐馆去吃刀削面,因为那的刀削面实惠而且味儿又好,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所以我每一次去里面的人都很多,附近的,远道慕名而来的都有。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我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木板,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传遍了晋中大地,后来经过加工改编,就制成了人人称赞的山西刀削面,闻名海内外。
刀削面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喜欢刀削面的那个传说,更喜欢那不可描述的美味。
做小吃的作文篇2
都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小吃:皮香肉酥的烤鸭,汤汁浓郁的刀削面,筋到弹牙的羊肉饭……我最喜爱的风味小吃,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青团。
清明时节家家祭祀,青团是必不可少的贡品,到那时,我便可以大饱口福。做青团的过程有些繁复,我总是会帮婆婆打下手。首先要挑飘香四溢的嫩艾草,把它香甜的汁挤进雪白的面团里,和好后,面团大变身,成了“绿姑娘”。接着把面团揉成一个小球球,往里面塞进青团首选搭档荠菜,底下垫上艾叶,然后把这些全身翠绿的小精灵们送进蒸锅里,最后,就是等待了。
“滴!滴!滴!”闹钟响了,时间到了。我飞扑到蒸锅前,掀开盖子,一股掺杂着艾叶和荠菜的清香扑鼻而来,清香四溢的青团正向我招手呢!我捧出一个滚烫的青团仔细端详:它小巧可爱,身上有深绿色的小点,底下是已经被蒸干没有了水分的艾叶。现在看起来美味,等它放久后,青团就会干裂,越缩越小。
还没等青团凉透,我便迫不及待地咬下第一口,里面的荠菜、艾叶汁和面团混合在一起,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大人说这是青团富有的神奇的层次感,能把你深深的吸引住。
我最爱的风味小吃——青团,有没有馋得你流口水呢?
做小吃的作文篇3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介绍榆次的小吃——榆次灌肠。说起榆次灌肠,相信听说过的朋友很多,吃过的人也不少,可是知道这灌肠来历的人可能就不太多了。
相传在民国初年,榆次市场上经营灌肠者较多,但唯有大乘寺街范臭小家是祖传的灌肠经营者。清朝时,范臭小就随父亲范庆林学做灌肠,民国25年后,其子范二毛又继承其业,后又传其孙范玉亭,成为四代经营灌肠世家
灌肠是用荞面为主料制成的一种面食品,其形状与烧饼相似,只是中间稍厚,四周略薄。
在榆次,以猪血灌肠最为出名。其原料以荞面和猪血为主,猪血灌肠吃起来鲜香可口,颜色为浅褐色,软中有韧而富有弹性。
灌肠冷食时辅以佐料,以盐、蒜、醋、辣酱为主,再滴几滴香油,食之凉爽、利口、香辣适中。热食应切块,以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我的家乡山西还有许多出名的小吃,大多以面食为主,其中刀削面、焖面、拨鱼儿、碗秃等。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
山西小吃
今天是来到山西省太原市的第三天,大家都想去街上,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
早就听说山西是面食之乡,刀削面尤其有名。一路上,导游都在说,山西的刀削面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是中国五大面食。我平时最喜欢吃面条了,而且特别爱吃刀削面,这次说什么也得尝尝正宗的山西刀削面,到底味道怎么样。在面馆,我看着老板用一块薄片将面团一片片地削出来,滚到沸腾的铁锅里面,等到浮上来后,老板用勺子盛开,洒上一把牛肉、香菜,再加点山西老醋,味道诱人呀。我情不自禁地吃了一大碗,再看大家都赞不绝口。美食带给了我们好心情,这里的刀削面风味独特,我吃得满头大汗,觉得好像所有的烦恼都散发出去了。不信,下次你去的时候不妨也来尝尝这里的面条。
我们在街上逛了一会,接下来去品尝石头饼。石头饼也是山西的名小吃,烧的方法离不开石头,利用石头传热慢,散热也慢的特点,把面团摊成面皮,盖在加热好的石头上面,然后把另外的一些石头也盖上去,慢慢地石头饼就加热成熟了。石头饼历史很悠久,除了这个名字外,它还有其它的两个名字:石予馍、石傲饼。相传唐代叫作石傲饼,后来才叫石头饼的。
我再给大家介绍平遥牛肉,这也是山西特色小吃,而且比刀削面还要有名。在平遥古城,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牛肉店门前人都多得不得了。平遥古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大家都会带点牛肉回去的。我品尝了一下,口味有点重,但还是很好吃,看来平遥古城这条路线还是选对了。我们在购买牛肉的时候,我一边在看说明书,原来这里的牛肉在制作前都要用大剂量的盐进行腌制,难怪比我们仙居牛肉品味要重呢。
今天品尝了许多山西特色美食,特别带劲。同学们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一定要去品尝我跟你说的这些小吃哦!
做小吃的作文篇4
我的家乡——广东云浮,虽然家乡不是什么繁华的大城市,也没有那些风景特别,又很值得人们留恋的名胜古迹。但是,家乡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小吃为云浮这个小城市添足了色彩。
在云浮里,特产是用黄豆、黑豆等一些豆制品拉制而成的腐竹。在腐竹的制作过程里,拉制完后要把一条条软绵绵的腐竹晒成干巴巴的,一捏就碎腐竹在家乡里成为了每家每户的日常食品。用它做的一些名吃当然挂着个响当当的招牌:"腐竹春卷"这是一种夹馅的小点心,在已经煮透的薄薄的腐竹皮上,裹着一层美味可口的馅料,吃起来饱润多汁。听妈妈说这春卷的馅料很容易做,是用马蹄,黄瓜,落卜丝和虾仁拌在一起用生粉和生抽掩制,再用蒜苗和花生油一齐倒入锅里炒熟,如再放点酱料,那春卷里就会吃香甜的汁。家乡的河口肠粉也是名不虚传的,在深圳那些卖肠粉的档口只为了做生意,在肠粉里加了许多味精。但家乡的肠粉与深圳的截然不同,家乡的肠粉不加味精,是用独特的酱油来拌着来吃,河口肠粉还带着一点芝麻的香味,那是人们自己烤制的,而且肉粒多,吃上一碟会让你齿唇留香家乡的特色小吃虽然做法简易,但是那一些在小县城的小秘方,繁华的大都市是不会知道的……
我爱云浮,更喜欢云浮的小吃。
做小吃的作文篇5
童年的记忆犹如小船,时间的流逝如流水,一些小船被流水慢慢地冲远了,逐渐无影无踪,可是有那么几条小船如同被绳线牢牢地拴住,永远留在原来的位置,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里。
我的童年记忆在平阳。呀,你们猜猜平阳什么东西最好吃?是灯盏糕?不对。是炒粉干?还不对。怎么,你猜不着?哈哈!当然是平阳名小吃——钱承恩馄饨了!
钱承恩馄饨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价钱便宜,而且那美味还能令人回味无穷。先不说钱承恩馄饨香飘十里,平阳的每位居民一见到“钱承恩馄饨”招牌,准进入店中,来一碗馄饨,可见它是多么吸引人啊!
在碗里撒上紫菜、榨菜、虾皮等配料,再加上肉汤,等着师傅做完馄饨放入沸水中煮熟放入汤中即可。只见师傅眼明手快,夹住肉条放入馄饨皮中,放入手心,一捏,再捏,三捏,有型有样的馄饨便出场了。一眨眼功夫,一碗二十几个馄饨就做好了。烹饪师傅把它放入大锅中,用漏勺左右捣鼓,敲得锅沿“咚咚咚”响。没经验的人还不知道馄饨熟了没有,他心里非常有数,动作灵巧,开锅起盖,热气冲天,在大雾弥漫之时,师傅变着戏法一般三两下子,馄饨就乘到碗里了。
馄饨色香味俱全。一咬,里面不知怎么的流出了浓浓的汁水,馄饨里面的肉丝嚼劲十足,肉香沁人肺腑,一种又鲜美又微微有点儿咸的滋味在口腔中回荡,这时的我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为什么?原因还用说吗,馄饨太好吃了。再咬一口,一个小小的馄饨已经被我吞入了“虎口”,它在我嘴里好像正在跳跃,舞蹈,把热量传递到了我身体的各个角落,我顿时觉得美味就在舌尖上,快乐就在舌尖上,幸福就在舌尖上。奶奶见我吃得十分有味道,嘴边还流着汤汁的样子,眉开眼笑,很是一副乐趣十足的样子。拌上青菜,夹入口中,荤素搭配,真是绝配。
很快的,馄饨的味道留在了我的舌头上,而同年的味道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平阳馄饨真是个有名的小吃。
做小吃的作文篇6
我家有一个小表弟,他长着一个胖胖的小脸蛋,一张巨大的嘴巴和一个胖乎乎的身体,成天零食不离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小吃货。听姨妈说,他原本不是这样,是个小帅哥,后来由于他的贪吃变成了胖子,唉,我真替他担心,这样下去,他有可能会走不动,变成一个懒惰的“宠物”。
他在家里为了能方便吃到零食,就把零食在抽屉里放一些,在书柜里放一些有时候他还会在半夜三更偷偷的爬起来找食物吃。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发现他放零食的箱子里少了一些吃的,他大发雷霆:“妈妈,这是怎么回事,我的零食怎么会少了一大半?”妈妈说:“哦,刚才你表妹来了,我就给了她一些。”表弟大叫了起来:“妈妈,以后不要再分给别人了,我一个人吃的了。”妈妈生气地说:“你再怎么爱吃,也不要独吞,要懂得分享。”“我不管,你未经过我的允许就拿走我的零食,你得要赔偿我,请我去吃大餐。”接着就缠着姨妈,要姨妈赔偿他,姨妈没办法,只好带他去kfc大吃一顿。吃完以后,表弟拍拍他那圆滚滚的肚子,高兴地说:“妈妈,下次表妹来我家,我允许你拿我的零食给表妹吃,你补偿我就行。”姨妈听了后哭笑不得。
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像是一个非洲难民,狼吞虎咽的吃着饭菜,嘴里的食物还没有咽下去,就急急忙忙的塞进一口菜,生怕别人和他抢着吃,旁边的奶奶看见后,着急地说:“乖孙子,你慢点,别噎着,没人跟你抢着吃,你养这么胖,体育会不及格的。”而小表弟却说:“没事,只要能够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就行。”说完还做出了一个满足的表情,奶奶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我的小吃货表弟。
做小吃的作文篇7
在街道中看见琳琅满目的比萨饼,不由得和朋友闲聊起了马可波罗如何把馅料放在烙饼外面,从而发明出这种风靡世界的美味。其实,这仅仅是中国人编的故事,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古老的历史书中就提到了“把奶酪和蜂蜜放置在薄面饼上,并用香叶加味”的烙饼方法。我们泰兴也有一种类似于比萨、鲜为人知的美食——糊饼。
别看糊饼是农家粗食,但想要做好它并不容易。首先将面粉倒入碗中,兑上凉水,用筷子搅和成浓稠的糊状。等灶台上的大铁锅中的油微微一热,将面糊用锅铲拍平、按实,摊成一张大大的圆饼。这饼做得越薄越好,因为越薄烤得越透,吃起来更酥脆、更醇香。这门手艺不仅仅在于摊出一张薄饼,更要看准时机,在饼将熟未熟、面糊微微发干的时候均匀地抹上馅料。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糊饼中的馅料了,可以是煮熟的火腿丁,也可以是擦成细丝的萝卜和蛋液,但我最爱的还是桂花蜂蜜馅。金秋八月,丹桂飘香,将洗净的桂花晒干后,拌上新鲜的蜂蜜,均匀地涂抹在饼上,盖上锅盖,只需几分钟,饼的焦香就会伴着丝丝缕缕桂花特有的馥郁清馨从锅沿的缝隙里窜出来。薄薄的糊饼托在手上,带着锅里的热气咬一口,上面的馅鲜嫩,下面的饼焦香。这口味,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
糊饼的味道,季节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家中的饭菜未必金贵,但吃着安稳、舒坦,那醇厚的家味儿,浸到了骨子里,让人心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