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的提升离不开心得体会的写作,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将它写得出色,心得体会是指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书写下来的重要文体,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医师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1
今年年初,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在出诊时被砍伤,造成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失血 1500毫升……
这起恶性事件经过不断发酵,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网上沸沸扬扬贴出陶勇医生行医多年的各类优秀事迹。
其实,哪怕没有那些事件,单凭他的个人履历,也足见他的优秀。
陶勇医生在五月中旬恢复出诊后,每周仍然要做复健治疗。
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手有多重要?被砍伤前,他做了约1.5台手术,可以想象这背后付出的是多少心血和精力。而就目前情况而言,高精度手术对他来说难比登天。
近日,他的一首诗再次登上热搜,原文如下:
?旅行》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都是风景。有时也会遇到泥泞,但更多的时候繁花似锦。有时欣喜,有时也会寂寞到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看待景致,总是用眼睛,你看,暴风雨洗礼过后,绿草茵茵,懂得兼容,懂得万物生长的含义。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收获友情,携手攀山,并肩越河,将爽朗的欢笑洒遍大地,就算偶尔孤身一人,也要看遍乌云散尽后的美丽。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寻找价值和意义,鲜血涂满石壁,白雪覆盖山顶,总是抬头仰望星空,却无暇顾及每一个脚印。何不燃起一堆篝火,在丛林深处,驱散湿漉漉的瘴气,看白色烟雾升起,享受这一刻难得的宁静。
在被伤害以后,陶勇医生没有就此告别医生这个职业,而是带着无数人的关心与感动回到了岗位。他珍惜每一分善意,也释放更多温暖。
因为是医生,所以他对患者更具有同理心。
因为是患者,所以他对医生更能理解。
陶勇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医生和患者本身之间是亲密无间的,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他热爱他的事业,因为热爱,所以愿意付出更多心血和精力去钻研,也因为热爱,所以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但善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人被骗了钱,会觉得世上再无好人,不愿轻易相信;
有人被骗了感情,会再难敞开心扉;
有人遭遇不幸,也许从此一蹶不振。
而为人之善,在陶勇医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即时被伤害过,他依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他相信并拥护世界万千美好。
正如陶勇医生在诗中所说: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都是风景。有时也会遇到泥泞,但更多的时候繁花似锦。
曾几何时,医生变成了一份危险的职业。除了医生以外,还有许多职业亦是如此。
你的善良值得世间珍藏,不过,这个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足够善良。
世上美好万千,值得一观,但也不要忘了,好好保护自己。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2
站在冬春交替的路口,我们却相遇了特别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席卷全国,给万家欢喜的时刻笼上寒冰一样的阴霾。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构成了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每个人都被疫情分隔成一座座孤岛,和亲朋好友的交集消失了!我们终于知道人类在疫情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到有些落寂和无奈。虽然病毒隔离了空间,但是没有阻断希望。在我们伟大的国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筑起抗疫的钢铁防线。书写出可歌可泣的人间真爱。我总想写作一篇,表示我满心的祝福!
我们国人总是被我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看到一群逆行者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与死神做斗争,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国之脊梁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度奔赴疫情最前线,只能在高铁上闭眼小憩;巾帼英雄──李兰娟院士坚守在重症监护室,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国之冲锋者──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按下红手印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绝症却坚持与时间赛跑,连续奋战30余天。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同时我也要向抗疫幕后的“隐形战士”致敬,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疾控人员。他们虽然不处于聚光灯下,但是奔波服务于一线。敬业和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为国为民而承担,美中之美!
有些道理,我以前并不懂,直到我看到这次疫情中发生的事情才明白。全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疫”,我们会做的更好!抗疫后方物资生产企业日夜兼程生产医疗物资,我知道很辛苦,披星戴月为的是早点结束疫情。平凡大众慷慨解囊,这些平凡无奇的爱心人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以力所能及的行动默默奉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友人一衣带水相互惦记,都如一股暖流,直抵心灵。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他们也希望这次疫情能够快点结束,因为医生每治愈一个病人就是治愈了一个家庭,越早结束就越能挽救更多的家庭。
没有熬不过去的冬天,也没有来不了的春天。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冬日的阴霾终将散去,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春暖花开,到时候可以看到大家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3
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复后能返回工作岗位
昨日,应好大夫在线邀请,身穿病号服的陶勇首次以直播形式面对公众,直播中他回应自己的病情,并分享自己从医路上的“三个故事”。
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陶勇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他形容如同“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但是他也表示,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复后能返回工作岗位。
陶勇1000块钱背后的故事
这次受伤的时候,因为网络传播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8年前一位患儿的爸爸在聊天中转账给我1000元,但我没有收。因为我知道,他们家条件很差,之前在北京没有地方住,经常住地下通道、火车站,他知道我受伤了还要给我捐1000元,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是巨大的。
2002年我在北大人民医院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两岁的小男孩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孩子来的时候病情特别严重,一只眼球已经被肿瘤占据,像个拳头从眼睛里伸出来,没有办法,只能摘除眼球。
另外一只眼睛的肿瘤比较小,需要通过激光、冷冻、放射敷贴、化疗等保守方法治疗,所以孩子每2-3个月就得复查和治疗一次,但孩子家庭条件非常糟糕,他爸爸带着他从河南的农村出来,在北京居无定所,医院附近的地下通道都住过,有时候去火车站,白天卖报纸晚上在车站躺椅上休息。
这个父亲还是比较伟大的,坚持给孩子治病,一直治了10年,孩子的命终于保住了,但遗憾的是,另一只眼睛也没有保住,双眼都摘除了。
有一次我路过病房,病房里有好几个孩子,有的孩子说话没轻没重,其中就有人讥讽这个孩子,说你怎么连家都没有呀?你家在哪呀?穿的怎么这么不好呀?
但这个孩子内心并不痛苦,所以脸上也一点没痛苦的表情,反而用开心和自豪的语气说我有我爸爸,我爸爸带我在 baihuawen.c baihuawen.cn n哪我家就在哪,幸福洋溢在脸上。
后来我加了这个孩子爸爸的微信,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孩子爸爸经常发来孩子的视频,永远都是笑声,一些孩子看见打针吃药觉得很痛苦,但这个孩子经历了化疗、手术,但是她的内心还能如此开心,我也非常震撼。
患者帮助患者
5年前,我大年初一在医院值班时遇到的一个孩子,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免疫力特别差,得了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双目失明。这个孩子当时让我特别惊讶,她只有6岁,但是她非常勇敢和坚强,每一次治疗都需要往眼睛里打针,但是这个孩子从来不用全麻,他只需要点一点儿表面麻醉药,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孩子所能够承担的心理压力。
当时我曾经问这个孩子,我说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动力让你不害怕,她说她要把钱省下来,想让她家里头过的更好。
后来这个小女孩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和5000元的奖金。
她参赛作品的名字是《我的世界》,她把医院里头打针、输液、治疗等等这些都通过画笔展现出来了,一般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游乐园、在公园,医院对孩子来说是灰暗的、不愿提及的,但是这个小女孩她却能够勇敢的面对医院治疗的这一切,而且把它当成一种很幸福的过程。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信任患者,这个孩子用画笔,一种彩色的形式把它描述出来,也感动了绝大部分的评委。
特别让我难以相信但却真实发生的是,她从这5000元的奖金中拿出来1000元捐献给了刚才我说的那个双眼摘除了的孩子,因为她觉得那个孩子比她更困难,这实现了一个爱的交流和互动。
事实上,我当时给这个孩子进行治疗的时候心里也有极大的顾虑,因为给这样的一个孩子,万一治疗结果不好,我很难说清楚是我治的不好,还是她的病本来就这样,因为这是一个疑难重症,但是那一刻我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见到患者,我就会妥协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艾滋病病人的故事。这个患者是大连某单位的锅炉工。当时,是病人哥哥陪他一起来找我的,并且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由于这个患者患有艾滋病,很多人由于恐艾症不愿意给他治,这个病人找到我的时候,他自己也接近绝望了。最后经过检查发现是梅毒引起的,于是我给他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那一年正好是国庆节,在国庆节结束后的10天左右,这个患者的视力恢复到了0.4。两个月后来复查时,他的哥哥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他弟弟现在视力已经恢复的可以了,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北京复查看病,不需要再由哥哥陪护。
实际上,如果要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难不难?真的很难,因为首先,这个患者患有传染病,医生也很害怕;第二患者的经济情况也不好;第三,他的眼睛视力也很差。我也很多次问自己:做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究竟有没有价值?
但是往往在一见到患者的时候,我就会妥协。
因为我已经不完全把临床工作和医学工作当成一个职业,用来养家糊口,也不完全当成一个事业,当作自己成名成家的一个途径,我觉得现在的医学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我坚信通过临床工作、通过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从而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
所以,假如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患者,我还是会选择出手去帮助他治疗,尽管他们没有给我表示过任何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就这一条短信,足以让我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你拯救了一个人,你拯救了一个家庭,而这个人正因为在他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没有被人拒绝,所以他仍然会对这个世界抱有感恩之心。
不要埋到仇恨中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
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师。在面对病痛折磨、家里经济情况又不好的情况下,他们用人性的坚强不停调整心情,用一种开放、乐观的心态生活,正是因为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患者的故事,才让我在自己遭遇到这么大的痛苦时,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
工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怀有爱心的,只有极少数人是的偏执的,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得到绝大多患者的认可,这些年包括带病坚持工作、各种加夜班、手术台上这些辛苦,在我看到满地鲜花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到这次劫难后,仍会告诉自己不要埋到仇恨中。而那位伤害我的患者可能就是充满了痛苦和仇恨。因为他肯定是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了很多的痛苦和仇恨,所以他才会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
但事实上,如果有朝一日,他了解到当时为了给他完成这么复杂的手术,我忍着巨大的腰痛和背上的6颗钉子,在这种情况下给他做了两个小时手术,终于保住他的眼睛和视力,他的内心还会不会如此阴暗?是否能够感受到整个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呢?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4
她们舒展开洁白的花瓣,就要把病痛的人们拥进怀中 !她们舒展开洁白的花瓣,就要把肆虐的病毒狙击殆尽 !
看不到你美丽的脸庞,却看到了你动人的双眼;看不到你熟悉的面孔,却看到了你忙碌的身影。在疫情面前,你穿起了沉甸甸的防护服,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逆行者。
就在2020年年初,疫情闯进了我们的生活,病毒从武汉四面八方扩散,善良的你站了出来,你的名字就传入了我们的耳中——抗击非典的功臣“钟南山”。你瞬间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希望,但担任重复的您也变得如此疲惫,脸上留下了口罩的勒痕。穿上防护服的你们是更加的楚楚动人,你们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挽回了一个个生命,我知道你们也有妻子儿女,也有父母朋友,但你们选择了披上这件神圣的白衣,担负起了重大的责任。
你们身穿白衣,抢救着病人,宛如一个个战士奔赴沙场。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前往武汉支援,你们摁下的手印在白纸上显得格外耀眼。面对疫情,你们英勇无畏,春节期间仍在与死神争抢着人,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心甘情愿地抵挡的病毒。正是有着你们这群白衣天使,让我更加的相信这场战争我们能赢。你们看着一天天增长的人数,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看着渐渐康复的病人,笑得合不拢嘴。
哪有什么风平浪静,只是有人为我们承受着这一切。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你们的努力让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正是有着你们这一群在疫情面前美丽的先锋,我们才能让病毒停止前进的脚步,安心的走在大街上,摘下口罩,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你们赢来的这一切。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5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03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13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20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6
2020年本应以希望的春芽开头,以烂漫的雪花结束。可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席卷了华夏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人心惶惶,万物凋零。
这是最寒冷暗淡的一个春天,人们提防着病毒的魔爪,只能遥望窗外的景色。这也是最热血沸腾的一个春天,华夏儿女守望相助,奔向黑暗的逆行者们在寒风中送上了温暖。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句话宛如战场上最响亮的号角声,吹响了对新冠病毒战“役”的冲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工作者们纷纷请战,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们坚守在抗“疫”一线,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颗颗诚挚无畏的心,一个个逆行者的背影,展示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色,武汉作为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彰显了它顽强的抗争精神和无穷的团结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值得铭记。
默默坚守,默默发光,也可能默默离去,这就是张定宇的真实写照。他是疫情前线金银潭医院院长,一名医护人员,也是一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绝症患者。人们初识张定宇,是因为一则视频:身为院长的他在抗“疫”工作中四处奔走,但他走得很艰难,脚步蹒跚,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还奔忙在一线。你可能会好奇:他怎么了,太累了吗?可事实远比我们想象更残酷,他身患渐冻症,他与死神抢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与死神抗争,这种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硬核驰援令世界惊叹。做车的五菱,自己造出了口罩机,一天做200万个口罩;做空调的格力,花2000万成立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做防护服;做雪饼的旺旺在湖南的旺旺医院派出所有的骨干医生支援武汉。硬核驰援是什么?硬核驰援就是缺什么,就给什么。于是西藏的牛肉,山东的馒头都一车车运来了,于是四万多名医生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艰难越是向前。10天建起两所医院,这是中国速度,没有其它国家能做到,只因我们团结一致,共筑真情。
三月已来到,很快就会山河无恙,墙角开花,河流冰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一场战斗,没到最后关头不能轻言胜利,我们应严防死守,毫不松懈,直到战胜疫情。凡人之躯,比肩神明,正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让我们向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中国医师心得体会篇7
今年初春的天气不算太好,天空已经阴沉了好些天了,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夜幕降临,一场初春的冷风逼得我们都躲在家里,等待着这场料峭的春寒过去,大地重回生机……
新冠病毒的蔓延,让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它像一股龙卷风,把无辜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卷了进去。这个新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和病毒战斗,这场战斗注定不会太轻松。
与此同时,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还有一群不平凡的人在战场上,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履行着应有的职责,时时刻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病床边,他们与死神作劲敌,与病魔在抗战,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在黑夜中,他们以无畏的勇气,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挽救着一个个生命。
他们,是我心目中的战“疫”超人,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是守护我们的白衣天使。
多少个白昼,他们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多少个黑夜,他们与死神和病魔在抗争;多少个瞬间,他们那疲惫而坚定的眼神让我们自豪又心疼。在这个新年里,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决然走向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身穿白衣战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的他们尽管心急如焚,却依然保持镇定,对患者亲切询问,一一救治,脸上永远挂着坚定的笑容。因为这个笑容,我们知道了,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胜利!
身处这场战争里,我们却没有看见战场上厮杀的紧张场面,即使是住在方舱医院的患者,每天带着口罩,听着医生护士一遍遍地询问,眼神中也不见焦躁不安,因为护士医生在身边旋绕,让我们感觉到安全,也感受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因为有着护士医生的守护,可以消解我们凝在眉头的忧愁。我们看到他们在战斗,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战斗,在和萦绕的黑雾拼个不休,汗水不停地滴落,让平安被这个世界再一次拥有。
武汉,让国人的心变得很乱,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白衣“超人”在为我们的安危战斗,温暖萦绕在我们的心底,成为一个个生命的音符,在歌唱着一份份不屈和坚强。
生命的琴弦,在白衣天使手间,一遍遍开始着演练;并不是演绎,也不是回忆,而是生命的足迹,在进行着隔离,在变得执意,在用尽了所有的坚持。
你们并没有什么钢铁之躯,而是想要用生命的歌曲,谱写着无悔的人生;用真情,编写着新春的旅行;用爱,构筑着一道生命的长城,让我们可以安心地生活。
谢谢你们!敬爱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就是我们心中的战疫“超人”!因为有你们的保护,我们相信春天就快来临。
那时,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你们也可以放松心情,踏着轻快的步伐,享受一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惬意,穿梭在武汉美丽的樱花树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