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心得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体现,让我们更有信心,要想写好心得体会,必须在写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教工作的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教工作的心得篇1
有了工作忙碌的借口,自己近来也常常只能忙里偷闲慵懒一下。闲时并不是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只不过是懒得动笔罢了。虽然看到儿子的老师多次在催家长上交各自的家教心得,可是我又有什么心得可言?对我而言,儿子的童年就是让他快乐地成长,无忧无虑,不必把孩子搞得像成人一样奔波,让大人小孩都受累。
现在许多人都在望子成龙,许多孩子往往从小就开始以家长牵头似成人的训练,却不是让孩子通过了解而学习,靠的是死记硬背,把孩子学习的乐趣变成了刑罚,这又何必?因此有时好孩子乖孩子只不过是孩子顺受的感觉,大人们当然自以为是好了,可是孩子的内心是什么?他们是怕!怕老师、怕家长。让孩子内心产生怕的.感觉是因为孩子内心深处就感觉大人与他们的不平等,因此只有通过顺受来讨得大人的欢喜。大人们是欢喜了,可是也逐渐地磨灭了孩子的天性。记得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孩子:成功靠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勤奋刻苦、协作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其中想象力放在了首位。发达国家的孩子不看家长眼色,不顾老师脸色,不管考试分数,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感情,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可以毫无顾忌地异想天开,可以毫无顾忌地创新发现。
因此,对于儿子我一般不会去压制他的各种胡乱想法,如果他想到了而想去做实验那也帮他一下,只要他开心就好。要对儿子有影响首先得与儿子混成哥们,那时没有什么父子之别,因为往往只有在平等交流中他才会真实地接受你。
家教工作的心得篇2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想我们的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校精心的哺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作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克服烦躁心里和怕苦畏难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家长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还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 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 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人,做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各位家长: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以此来作为今天的总结。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家教工作的心得篇3
这个暑假,我找了一个家教的工作。短短的一个月让我受益良多。家教是一份很有爱的工作,当看到学生在自己指导下的点滴进步,就特别的欣慰,也是在这种时候才更能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老师的神圣。当家长的尊敬与期望,感到作为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这次我任教的是初三的学生英语和数学,由于所教的学生年龄与我相差不大,这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更担心不能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坦然面对,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我领悟到了调动孩子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如果讨厌学习,老师再怎么单方面的热情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老师可以说是学生的榜样,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
在这次假期实践中,我尽量做到为人师表:
一、投身于知识的全面讲解
在开课前两天,我认真的翻阅了课本,了解了大体框架,并很认真的为制定了教学计划。为正式上课做了一些必要准备,家教正式后,开始每天晚上都备课到很晚,碰到不懂的知识点不懂就会主动查工具书,整天忙于上课与备课之间,这并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二、在实践中,我不仅仅只限于讲课,更尝试着去了解他们,去跟他们交朋友
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难。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拓展他们的知识。于是我不断地自我创新,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时常主动与其他老师交流,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一个月的时间很短,我会传授他们的学习技巧,尝试着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做人做事我都谦虚,与我所在同一机构的有许多跟我一样是大学生,一些甚至低我一届,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会虚心跟被人请教,从中也学习到许多东西。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在课堂的时间布置上,在课时的掌握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我虽然不是师范生,但我选择老师作为我的.社会实践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位老师,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对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要求十分高,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是自己能够充分的表达清自己的意思,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勇气和提升自己的信心。
之前,每次上讲台讲话,我都会有些紧张,这一个月的讲课让我客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同时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锻炼自己与他人的交流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的耐心,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享受与小孩子们相处的时光,有着一颗孩童的心在。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有有意义的暑假,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家教工作的心得篇4
度过了紧张而又繁忙的半个学期,终于迎来了暑假。自己早有打算,想在这个暑假里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有些发愁,感觉做什么都很累,作为学生学习上有压力,当父母的呢?更不容易,要努力的挣钱供孩子上学。上学的时候我天天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照顾,饭来张口、衣来身手,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假,突然也想起要为家里做点事,减轻妈妈的负担。
吃完了早饭,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毕竟我放假,爸妈还没有放假呢)我也开始了我的秘密行动——做家务。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将抹布洗干净,蹲在地上,一点一点擦地板,还没擦上一个房间,我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想到妈妈每天都要做这些家务,今天我终于体验到了妈妈的辛苦,我到洗手间洗了把脸,继续擦起来。坚持就是胜利!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将每个房间的地板全擦了一遍,地板亮了,我也累得趴在沙发上起不来了。但是看者亮得照的出人影的地板,我心里乐极了。爸妈回来后,还不等我说出口,爸爸就惊讶的对我说:“我的女儿长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没过几天,家里来了客人,那天正好是暑孚,而且包饺子又是中国人最为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我们家也不例外,所以那天我家吃的是饺子。我会擀饺子皮,只是慢了点儿,每次都是妈妈擀,这次我擀了,一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擀得挺圆的,也薄厚适中,没过去十分钟,天啊,我的手腕疼,总想举起来晃一晃,可是眼看着,刚才被擀的皮,已经被妈妈包完了,这时我才问:"妈,你干活太麻利了,我供不上你了."真是有些羞愧,还不好意思让外人看见,我就这么坚持着,一直擀!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咬着牙,把它擀完了,别提有多累了,手都快抽筋了,简直就有些发木啊!
看来这活真是累人啊!小的时候自己只知道吃,却没有想到干活的'人的辛苦,现在才如梦初醒,自己以后不能老让妈妈伺候了,看到妈妈那丝丝白发,心中是无限的惆怅,我的青春换来的是父母的衰老.以后我在假期里,一定要替父母多分担一些家务,来减轻父母在生活上的负担.秋天的逼近,家里又添了许多活,许多厚衣物要洗、整理,还要打扫屋子,我帮妈妈洗衣服,妈妈从洗衣机里拿出来,又甩干一遍,我去它们晾在衣服杆上,和妈妈一起劳动感觉很幸福,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经做完了.这就是劳动的快乐所在吧.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劳动最光荣,我体味到了热爱劳动是一个人进步的表现,我将会更加热爱劳动,在劳动中体味生活,在劳动中体味人生的乐趣。
家教工作的心得篇5
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能体现教养和亲子状态的就是餐桌礼仪。
在孩子吃饭这个问题上,中国家长比较看重饭菜质量和吃进去的数量,所以比较喜欢喂饭什么的,孩子没有自主权;而另一方面,只要他们能吃,在餐桌上怎么无礼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那些丧失了饮食自主权的孩子就会格外淘气。西方人呢比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为,所以不喂饭,孩子爱吃什么吃什么,吃饱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没关系。家长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东西上,而是花在培养餐桌礼仪上。
marcus三岁之前吃饭不积极,我也给他喂过饭。后来有一次他表示不想吃喂过来的食物,我说,如果要我喂,就要由我来决定你吃什么;如果想自己决定吃什么,就要自己吃。从此以后他就自己吃了。我也兑现承诺,顶多偶尔给个建议,绝不强迫他吃东西。(相关的斗智斗勇的餐桌故事在以前的博客里还有)
我们家吃饭要人到齐了才宣布开动,偶尔大人临时有事会交待一声“你们先开动吧”,他们才会开动。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夹靠近自己的,不能挑来挑去、不能搅和,夹起来就不能放回去。不要伸着手够离自己太远的食物,也不要站起来,只要请别人帮忙递给自己就好了。别人问你要不要吃一种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说哦好谢谢,不想吃就说“不用了,谢谢”。后面这句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了的,因为marcus老被别人劝吃这吃那,他不想吃,热情的大人却不肯放过他,还是一直劝一直劝。我就教他说,下次你要看着人家,认真地说“不用了,谢谢。”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是小孩儿了,也会很尊重你,不强迫你了。marcus很快就掌握了,然后惊奇地发现,只要他这样一说,别人就会立刻停止逼他吃东西。
有一回marcus吃自己喜欢的一种寿司,总共没几个,一不留神差不多都被他一个人吃了,就剩最后一个他还毫不犹豫给夹走了。我当时说了他一句:好吃的东西不能光顾自己吃啊,就剩最后一个了,至少问一下别人要不要吃。话说的不重,但他马上醒悟了,有点尴尬。后来他吃饭,每次想吃盘子里最后一个的时候总是问一下我们要不要吃。keira更逗,内天回了一句:我想吃,不过可以给你吃。
餐桌上可以交谈,但不能又笑又闹。一个女朋友刚刚问我,她家两兄妹吃饭特别爱闹,怎么说都没用,拍桌子也没用,怎么办?我说,笑劲儿上来了就是这样。也简单,这种时候把他俩分开就好了,一个留在餐桌上吃一个去厨房吃,让俩人冷静一下,也算是合理的惩罚。
吃东西要闭着嘴嚼,不要吧唧嘴。说话时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说,我给他们的理由是嘴里都是东西跟我说话我听不清,而且食物会掉出来或呛到你。再说,内样很难看。
marcus吃饭特别容易掉一地,说不管用,要纠正他吃东西的方式,还要给他发块儿抹布,吃完饭自己收拾干净。遇到咬不动的东西?再努力咬咬呗。实在不行了请默默吐在纸巾里,没人愿意看到直接吐在盘子里甚至桌子上的咀嚼物(其他场合吐东西也是同理)。
吃饭就是吃饭,不能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玩儿玩具。吃饱了要问一下大人“我吃饱了,可以下去了吗?”,大人同意了才能下桌,下去了就不能再跑回来吃了。现在他们大了,在家吃饭已经不再要求问我这个了。但最好也要跟其他人说一声: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然后再下桌。反正我是这么做的,妹妹有时候也跟着我这么说。哥哥永远最后一个吃完,这句用不上。
下桌要把自己的碗盘收到厨房。我们是从两岁开始这么做的。没打过碗。
说到餐桌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最好从能坐着吃辅食开始。难吗?日日坚持就不难。这只是又一个家长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过程。记得他俩一个两三岁一个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回带他们到一个五星级酒店吃新开张的亲子自助餐,食物区和游戏区是连在一起的,结果能想象那些孩子有多反天吧,根本没人好好吃饭,大吵大闹,还把海洋球在食物区乱丢。甚至连家长也跟着孩子在就餐区疯跑疯闹,有一个家长搬了餐椅站在上面,用自助餐夹点心的夹子去够天花板上的气球(我还跑去制止了他一下)........在一片乱象之中,我家两个懵懂的小人儿略显困惑地一直坐在小桌子前,好好地把盘子里的食物都吃掉了,才来问我能不能去游戏区玩儿。我都快感动哭了。
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会风气如此,教不好孩子”。但事实真相是,受过家长良好教养的孩子看到这些事儿的时候,并不会发出“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太不公平了!”的呐喊,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长为什么会要求他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因为他们也觉得那些孩子太吵太烦了。后来等他们长到五六七八岁的时候,看到不合理的人和事会来跟我讨论,也有了最初的正义感。
所以说,只有立场、方法不正确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线。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社会影响重要得多。要给他们正确的东西,让他们以后到了社会上能分辨错误的东西;而不是教给他们错误的东西,以期望他们未来能与社会丑恶现象顺利接轨。
写了这一堆,可能有人觉得太麻烦,有人觉得还不够。这很正常,人人都有自己的分寸感、家家都有自己的规矩。反正我是这么来要求孩子的,他们也完全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所谓已经内化成自觉行为。偶尔忘了,我会在一边儿提醒、纠正、落实。
对了,光念叨孩子没用,必须抓落实,有时还要讲究一些管理方法。 该说没说的话,让他再说一遍;该做没做的事儿,让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时候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慢慢习惯成自然。行为需要反复训练,别怕麻烦,这个功夫值得花,因为趁着小培养一个好孩子其实是最容易的。我从他们差不多一岁就开始做这些事儿,现在就轻松极了,基本道理不用讲了,全都是举一反三的事儿。
至于他俩有没有被压抑个性?我觉得没有。就像穿衣服不影响做事情一样。从小到大除了危险的事儿不能做、影响别人的事儿不能做,他们有非常合理的自由度,家里有非常清晰合理的规则,做事情不会被大人强迫或打扰,犯错时听到的是道理而不是羞辱。所以俩人都既有规矩又活泼开朗、友好爱聊,心理阴影面积接近零。而且他们周围教养好的小朋友们也都是既天真又成熟,能很好地自我管理。亲子关系也就不那么紧张。
说到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就不细聊了。不过,要想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有两个特别关键的前提要问一下自己:
作为家长,这些事儿你自己做到了吗?
你希望孩子尊重别人、尊重环境,那你尊重他了吗?
孩子们从小要体会到尊重,而不是纵容,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尊重环境。当初在网上跟”小孩随地便溺合理派“舌战时,德高望重的罗太说过: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时候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