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护士心得模板5篇

时间:2025-08-10 作者:pUssy

想要让心得体会更具说服力,我们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每一次的心得都是一次自我审视,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人生方向,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护士心得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护士心得模板5篇

2024年护士心得篇1

儿科实习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因为时间的紧急,一直没有抽空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月中旬,考研的紧迫感由此萌发,不得不抽出时间化为永久的记忆。我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我只想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毕竟我努力过、奋进过。

说到儿科,不得不提到儿科的基本情况。人民医院儿童中心是由三个病区加上一个重症监护室组成,包含了自己独立的门诊大厅、护理大厅等,可以说是个很完美的儿童医院。儿科总主任就是董主任了,虽然很少见到,但她慈祥的笑容,精湛的医技总是让人敬佩,记得在实习生大会上她告诉我们“对待病人,要像朋友一样去对待,但要像敌人一样去防着”、“医生是好人,好人永不给坏人一般见识”。出色的医生又何不是这样呢?在这个医患关系恶劣的社会,保护自己是第一位,但超过度了就是害了自己,不要试图去推卸责任,因为你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但也不要过于包揽万事,因为事多必出乱,这就是度!

好了,接下来说说我的老师们吧,第一个当谈的是我们二病区的主任了,王主任,严厉的背后暗含着慈祥,第一次见他时,他正在吼一个患儿的家长“你们怎么做家长的,孩子得这么重的病,还不知道早点来看,拖到现在,来了又不想好好治”是呀,如果你是家长,心里好受吗?不会的。在我们市区的三座三甲医院里,流传着一句话“儿科疾病哪里治,请到太和人民老王处,孩子哭闹送进院,咯咯笑着入怀中”具体我记不清楚了,就是再哭闹的孩子到了太和医院老王处和人民医院老王处,都会停止哭泣,被人们颂为两王。的确挺神奇的'。每天查房,我都会跟着他,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最要就是医技医德。下面说说王主任、白主任及孙主任吧,因为不是很了解,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不会很好的表达,大致讲下吧,王主任,记得是给我们进行教学大查房的主任,也是儿科实习唯一一次教学查房,讲的很透彻,很仔细,足以说明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跟她一起做过门诊,收获不少,她也很耐心的教我们,很感谢!白淑霞主任,说话铿锵有力,一针见血,没有说明转弯,对待患者疾病能直接道出所以然,说到这里,每个人基本上就能想到白主任的为人,不多花病人一分钱,患儿家长都很喜欢。孙主任,曾经接触过一次,就是帮她晋升副高吧,大热天的,可把我累坏了,还好最后一切ok,最后听部分人说,孙主任喜欢使人帮她做事,我倒觉得,如果她不在忙着,干嘛去找你呢?还是彼此谅解吧!

2024年护士心得篇2

新学期的第一次见习,我来到了输血科,输血科是我上个学期没有来过的科室,我们这次将在输血科完成一周的见习学习。

输血科最主要的工作是血型鉴定和配血发血,老师首先教我们的就是血型鉴定,在输血科做的血型鉴定和我们在学校做的玻片法不一样,输血科做的血型鉴定分为正定和反定,还包括rh的鉴定,血型鉴定并不是很难,在老师的演示和讲解下,我们见习的几个同学都很快的完成了血型的鉴定。第二个就是交叉配血了,这个实验我们只学习过理论知识,从来没用动手操作过,所以对于这个实验我们还是很陌生的.,老师在教我们做实验的前一天让我们回去复习了一下交叉配血的知识。

首先确定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一致,这就用到了我们做过的交叉配血实验,然后取两只试管配置受血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在取两支试管,标上主次侧。

主侧:用加入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受血者血清

次侧:加入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 + 献血者血清

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凝集后摇匀,加入低离子溶液和凝聚胺溶液离心后出现凝集,加入悬浮液后凝集就消失了,则表示配血成功,可以进行输血。

这就是交叉配血的实验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我们做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不过在输血科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并掌握了交叉配血的实验。输血科的老师相比检验科的老师来说不是很忙,每天要进行的工作主要就是配血发血,但这些工作必须要仔细仔细再仔细,用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我们配的血关乎人命。

在输血科虽然只有一周,但是收获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2024年护士心得篇3

为了顺应我院重点发展肿瘤学科的形势,为开拓视野,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让肿瘤科护理人员了解目前肿瘤护理工作的新知识,在医院护理部、科主任、科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肿瘤内科护士长的我和肿瘤外科的护士长有幸成为了北京护理学会第五期肿瘤专科护士的学员。

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让我们尽情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授课时间安排紧凑,内容涵盖面广,不仅涉及到肿瘤的治疗、护理新进展,还包括交流沟通、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及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等等。同时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丰富了知识。另外,作为肿瘤专科护士,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践中去,我们在北京护理学会丁玥主任及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教案的编写、对实习生或年轻护士的授课以及综述的撰写,使自己在授课与撰写论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301医院实践期间,不断有前沿的理念冲击大脑,并且治疗、护理新进展的人性化、个体化及整体化令我深深的感触。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已结束,我受益匪浅。此次的专科护士培训,将是我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患者从中受益,用我所学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024年护士心得篇4

2020年初,一场传染病让整个国家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当我们躲在家里担忧自己的安全时,一个个穿着洁白防护服的白衣天使却不顾自己的生命,无所畏惧,勇敢地前往疫情一线……

每个女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容颜,光滑细嫩的皮肤,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年轻护士们,因为繁忙的工作,经常值夜班变成“熊猫眼”,脸也因为戴口罩而勒出来一道道的痕,封闭的防护服里的汗水浸透着他们的皮肤。此时,他们虽然没有漂亮的容颜,光滑的皮肤,却有自信的神情,让人镇静的微笑,给人以安慰和鼓舞的话语,为病人减轻痛苦的技术,这样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还有无数的战士、警察、志愿者等,他们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一己之力,构筑了一道隔离病毒的防火墙,他们把责任抗在了肩上,把大爱刻在了祖国大地上。他们本可以在家里和家人们共团圆,可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不容辞地去支援武汉,其中一些逆行出征者们的家属并不知晓自己的孩子上了“前线”,他们是伟大的逆行出征者。

你们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你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看到受感染的病人多一份痛苦。尽管这是你们的职责,但我觉得你们是我最尊敬的人!

现在,你们仍然要奔波于病房,与病魔抗争,因为职责在身,不能脱下厚重的防护服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到家中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你们是天上派下来的天使,降落人间来呵护我们,你们是最伟大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一定将是你们胜利,我们与你们同在。

致敬逆行出征者,守护生命,为美好的明天坚持而奋斗。白衣天使们,希望你们早日赢得胜利,期待你们与家人团圆,还有街上人山人海的一天。到了那天,让我们一起走在街头,繁花与共。

2024年护士心得篇5

实习,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涯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窗改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吩咐,可我心里仍是惴惴不安,一时光难以适应,怕被带教老师说,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入手??

开始实习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更不敢容易着手。老是跟在带教老师的后面细心察看,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认真的做着笔记,固然如斯还是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让我有种挫败感,在老师眼前认为自己是那么的微小。一开始遇到不懂的我都不敢启齿问,只是机械的在尽量记录下老师们每一步是怎么做的。越是怕犯错,越是不敢动手做。

“这样是不对的。”

前辈和老师都如此告诫我。

我也认为我这样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敢干,完全像一个见习生只会看而不敢于实际操作是不对的做法。于是我开始鼓起勇气做一些简单的非侵入性操作——比如测量体温和测血压,虽然是每天都需要的单调的检测生命体征,但是我依然尽力完成的认真。

可是依旧还是有由于我的不仔细而出现的小事故发生:比如某次测量体温后,我轻点体温表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根。

老师说,重要的不是体温计,而是体温计如果被压断了,无论是里面的水银还是碎玻璃都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我对此非常紧张和愧疚,生怕那一根体温计会给病人带来伤害。我同时也深刻的感到了我的行为的不仔细对病人和老师带来的困扰,对此很是愧疚。

虽然最后那跟体温计最后也没有找到,但是万幸也没有病人被那根体温计给压伤,不过我在这件事中,生科体会到了我对病人不够关心,责任感不够强,为此感到深深的愧疚。

在进入临床之前,护理部陆老师给我们开会,告诉我们在临床实习的注意点:首先,要有安全意识,不仅要保护自己预防这些注意点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底,也许这些简单的话语会成为我毕生做护士的行为准则。很感激於老师的悉心教诲!

通过实习,对本科的典型病——脑出血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学会了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会出现颅内高压三主征,通过临床使我掌握了对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降颅内压药物的灵活应用;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干燥容易失去弹性,易于受损,当发生皮肤皲裂,产生小的伤口,不重视护理,极易发生感染并导致褥疮;干燥的皮肤要清洗干净我们协助此类患者每天定时翻身、按摩, 减少因长期受压而引起溃疡。

说到护理的琐碎与复杂,每天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护士,也可以说最能观察出病人病情变化的也是我们,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护理工作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整体护理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虽然也缓解了护士工作的繁琐,但是却提供了更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以便对患者提供更加适合其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可以说这两个周中,我时时刻刻都在体会着这种精神,我也相信这种精神会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动力源泉。时时刻刻鼓励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