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书籍读书心得7篇

时间:2024-03-02 作者:Monody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真实的心得体会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与我们产生共鸣,增进彼此的理解,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著书籍读书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7篇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1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2

不过,再一次翻阅时,我对高老头这个人物又有了新的发现和体会——他不仅是当时社会历史现象的代表,初看时的一个懦弱忍让,逆来顺受的资产阶级面粉商,还是一种父爱的极致与典型,他的爱,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痴心的爱。正如巴尔扎克在给韩佳斯夫人的信中所说,这是一种充满巨大力量的感情,无论是灾难、痛苦还是不义,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

是的,父爱的痴心已经让高老头完全沦陷其中,无法自拔。然而,这父爱又是多么地可悲可怜——他倾其一生所有心血,满足两个女儿任何奢侈的愿望,而内心渴望的仅仅是得到两个女儿的爱,渴望和两个女儿待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可惜的是,高老头心中旧有的宗法观念是无法影响在新时代道德观念下长成的两个女儿的——是他间接地教会了她们无所顾忌地去挥霍金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与贪欲。

正如品读《高老头》的许教授所说:她们是资产阶级贵妇人,金钱势力下可怜的奴隶,主宰她们思想和行动的是比骨肉之情squo;更为实际,更加有用squo;的金钱。转载请注明

高老头的这一情感让人不禁会联想到现如今的一些家长和老人对孩子的态度,他们绞尽脑汁地去满足他们所有的需要。一对夫妇老来得子,于是异常兴奋,对他们刚出生的孩子倍加呵护,让这个孩子每天都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当这对夫妇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青年孩童;等警方赶到他家时,看到的是一个正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当然,这是一桩很罕见的事例,但由它反映出的却是常见的事实——一些父母被情感冲昏了头脑,一味地宠溺孩子,接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他们的做法甚至也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其实,仔细一想也不难觉出,高老头也是在期盼着用金钱来买到女儿的爱。身为一个资产阶级,他心中固然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女儿的爱。毋庸置疑,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成了造就他悲剧的原因之一;而他在临死前的一番独白是何等地震撼——他早就意识到女儿对她好是为了他的钱,是为了买更多的首饰或是为了还私人债来使自己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说到底,他太爱他的女儿了!爱到几近疯狂的地步,爱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一个父亲,为了女儿,竟然变的如一条哈巴狗一样,家产、尊严全部在女儿的挥霍中付诸东流,晚年到头也只落得在一个简陋的公寓里愤郁而终,连一个像样的葬礼也办不成,只能草草了事。

纵观其一生,他的悲剧在于,在这个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中,企图使金钱和感情和谐相处,而在实际生活中,他又未能让自己的理智来控制感情。因此,他那脆弱的宗法道德观念在面对女儿的虚情假意、百般奉承时,理智溃然决堤!

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既是其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是他的溺爱侵蚀了他的内心,使他的理智被情感冲昏了头脑,任由两个女儿牵着鼻子走。是的,即使你们刺透了我的心,可每一碎片依旧是父亲的心。我甘愿为你们受苦受难。正因为无意识和感情在那儿潜移默化,意识的防范实在并非无懈可击。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父爱或许愚蠢,但也是深沉的,可敬的,令人动容的!

另一方面,金钱的无情,人情的冷漠见证了他愤郁而终的悲剧。金钱就不必多说了。至于人情冷漠,则在高老头的女儿女婿们以及房客们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大女婿还说,他活着也好,死了也好,与我无关。;女儿们也都有自己的苦衷不能去看望临危的父亲;那些自私的房客们在高老头死后恢复了平时不关痛痒的态度,等第二天再从巴黎的日常生活中另找一个倒霉鬼作为他们消遣议论的谈资。——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先生写作的《孔乙己》,两个主人公虽遭受不同的苦难遭遇,但事后受到的冷漠和嘲笑却是如出一辙。

即使听到曾同住一年的房客的死讯,这群人依然自顾自地开玩笑,他死也好,活也罢,反正没有差别。是啊,对于一个非亲非故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呢?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是那么地卑贱、不值钱,活着也好,死了也罢,与他们毫无关系。可高老头的家人呢?他们又在哪里?

在漫天的笑声中,我看到了金钱挥霍者们可憎的嘴脸,精神的空虚,情感的冷漠,还有社会的悲凉,时代的悲剧。

在现代社会,其实也不乏与房客们本质相同的人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在一些人心里早已根深蒂固,只是大多数不愿承认罢了。对于别人的苦难,或许偶尔会嘘寒问暖几句,但很快就会忘却。想到这里,我不禁想问: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人心团结——真、善、美吗?只要我们简单地将心比心,把别人的痛苦与烦恼看作是自己的痛苦与烦恼,那么这种感觉就会更加真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在无形中更加贴近,不是吗?

如果人人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为他人考虑,尽心帮助他们,那么,创建和谐社会还会远吗?

这里的巴黎社会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简直如镜中重影一般,市侩人情,金钱至上,让人看着不由心生一种莫名的悲哀——因为不仅是东方,西方人民也同样遭受着悲苦的命运。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难道真的不存在坚守内心的纯洁与正直,勇敢向社会发起挑战的人吗?或许有,但少之又少,因为那样的社会容不下正人君子般的人物,而对于那些即使是通过卑劣行径攫取财富的人在那里也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敬重与景仰,为他的可耻勾当干杯;而一个正直的穷小伙却会受到无以数计的鄙视和嘲弄,他们,一文不名!人,都是有自尊的,自然不想就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于是——在别人有意无意地点拨与潜移默化下,开始背离了曾经的道路,开始为适应这个社会而奋斗——正如拉斯蒂涅。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曾在《谈美书简》一书中谈到:当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squo;山雨欲来风满楼squo;之势,认识或预感到革命非到来不可,那么,他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就是squo;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squo;。而巴尔扎克正是如此。他笔下的公寓无疑构成了那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深刻地折射出了当时时代社会的特征。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带给人的现实意义。一百多年后,我站在时光彼岸,寄语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坚守心中那一方净土,不要让思想与理智轻易被利益和情感所影响,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纯净,昂首走向未来!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3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我读了《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篇文章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的观点。他的思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文中,孟子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只要按照时间砍伐树木,材木就会用不尽。是呀!顺应农时,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们忤逆大自然,人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假如人们不按照时间进树林砍伐,而是乱砍乱伐,就会造成树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会荒漠化,最终造成耕地总面积减少。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被摧毁。有电视新闻中报道某一地区,在海边冲上来一条12米的鲸鱼,这条鲸鱼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员检查它的身体时,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这就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把许多垃圾扔进河里造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造成的后果是食物链被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观现代社会污水横流,土地沙漠化严重,雾霾笼罩着都城,这是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我们国家遗忘祖宗的祖训遭受的惩罚。我们坚决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说不。我们需要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文中,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他告诉我们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要兴办学校,教会人们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道理,只要人们有孝心,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劳作了,社会也就安宁,和谐了。可是,今天许多人早把我们的“孝顺”这个优良传统抛到脑后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一件小事而和长辈顶嘴,吵架,甚至殴打父母和长辈。新闻报道说,有一位初中生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而且都是手机,他觉得自己的不是手机,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亲帮他买一台手机,他母亲没钱给他买。因此他很生气,对他母亲进行殴打,_额头都出血了。他母亲不给他买手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家是单亲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俗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这一传统文化一直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品读经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让我们把其中的精髓传统发扬下去。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4

前几天刚把《高老头》这本书看完了,深深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情的淡薄,当时人们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钱和权利,而此书中的主人公高里奥(高老头)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个精明的面条商,赚了不少钱,成了当地的名人。他有两个女儿,由于妻子的早逝,他对两个女儿爱戴有加,可以说是溺爱,不,比溺爱还要溺爱!这也是他悲剧的导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爱使他不但没得到女儿的爱,还招来了她们的恨,甚至连他驾鹤西去的时候也没见到他两个心爱的宝贝女儿。

他那两个女儿一个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一位银行家,一个选择了地位---嫁给了一位男爵,它们所选的路不同,但同时选择了上流社会,也同时放弃了父亲---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她们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父亲,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抛他而去,连死的时候都没见上一面,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她们应得的,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父亲的爱,过分的爱,畸形的爱!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欧仁,他开始是一个想拼命挤进上流社会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亲、姑姑、表妹伸手要钱,明知她们已经没钱了,还是开口要钱,为此,母亲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赚钱来给他,还把表妹的私房钱全部搜刮。他揣着这来之不易的钱,通过表姐(上流社会的风流人物,后来因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过来,找了个偏僻的地方重新来过)在上流社会中游走,那时侯的他非常兴奋,因为他进入了这个圈子。高里奥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当他得知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真实情况后对这怪老头另眼相待,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变故之后,他觉悟了,他被高里奥的父爱所感动,也为两个女儿(特别是小女儿,因为他们是相爱的,他企图让她爱她的父亲)对父亲临死前的冷漠态度感到吃惊。最后,他安葬了高老头,同时也安葬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虽然他曾经污浊过。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5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番感人至深,震耳发聩的豪言壮语就是来自于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小学时他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在他还没毕业时,就被开除了,不得不当上了童工,经历了一段苦难的日子。后来在保尔哥哥和老布尔什维克的引导下,保尔参加了红军。在此期间,保尔历经艰苦,饱尝了各种苦难地打击。在一次感染了伤寒病时,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他,以健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回来,再次为革命事业做出新一轮的奋斗。所以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的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书中有一段情节使我最为感动。省团委朱赫来派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去抢修铁路。铁路的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不会想到条件会多恶劣,冰冷的秋雨浸透了人们的衣服,冷飕飕的,又重又凉。到了晚上,几百个人就穿着那给雨淋透了的沾满了泥浆的衣服,睡在冰冷的地面上并且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他们每天的食物更是让我望而生畏,一碗素扁豆汤和一磅像煤一样黑的面包。每天就是吃这些食物来使全身充满力量去干活的!

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保尔走过这些不平坦的道路呢?是信念、理想、毅力。正是他有了坚贞不移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理想与顽强的毅力才创出了这块“钢”!

“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就像一条充满崎岖的道路,要想达到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与险阻,这时我们就要懂得面对,所以我们就得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读完了这本书,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当我遇到挫折而流泪时,当我在向理想迈进的过程中动摇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我就会向保尔学习,克服种种困难,怀着美好的理想与信念,向成功奋发进取!因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6

终于利用假期赶在今天把这本大部头读完了,接下来可能就没有大段时间读书了,过完年了,一切都正常了,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真好。

读这本书还是颇有些费神的,随着故事的进展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喜悦,开心,佩服,理解,揪心,愤怒,反思。各种情绪下,也留下了不少彼时彼刻的一些感悟。

对于少年时期的斯佳丽,她漂亮、活泼充满了活力,虽然未免有些轻浮和浮夸,虽然也感叹过她读书太少、缺少内涵,但毕竟少不更事,还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她赌气嫁给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起,开始发现她行事的鲁莽,再后来到了亚特兰大,虽然反叛不守规矩,但倒也不让人生厌。

最最喜欢和佩服的是战争中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责任感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整本书中,只有在这里看到了她的成长、蜕变,和担当。

再次回亚特兰大,岀于对于饥饿的恐惧,对塔拉和亲人的拯救,她开“丧心病狂”地成为金钱的奴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丢掉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在这一段中,很多时候让人气愤,她的优点很明显,同样,缺点更是“招摇过市”。个人认为,斯佳丽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不善于思考和反思,不能及时修正自己,没有在这么的坎坷中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到最后她也失去了很多。即使她再次回到塔拉汲取力量,如果还是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真正的成熟,性格决定命运,将来的一切也还真难说。

瑞特和兰妮,我喜欢的另外两个人物。瑞特,不管在什么时代,他都能掌握时局,在社会上混得风声水起,只要他愿意。但是,爱上斯佳丽,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长久的消耗和伤害后,无所不能的船长累了,他爱不动了!只希望他离开后,可以真正找回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外柔内刚的兰妮,最容易被忽视的柔弱女子,却一直象是某种精神的存在,她给很多人带来了温暖、快乐和信心,她的离去,总感觉过去的时代真的是曲终人散了。

最后,虽然排版总岀现“院“、“野”的一些错误,但是翻译的文笔还是不错,读来非常有趣。

以史为鉴,以书为镜,学习,自勉。

名著书籍读书心得篇7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大多數人都读过、听过、看过,它甚至还拍成电影、动画、电视剧,可以说家喻户晓。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魔、降鬼怪,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因坚持不懈而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看完这本惊险又刺激的书,我不禁思绪万千,也明白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就缺少团队意识,有些人认为自己能力强,没必要寻求帮助,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孙悟空神通广大,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出是人还是妖怪,但他没有办法时,也会上天庭寻求帮助,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这说明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很重要。孙悟空为人勇敢果断,一心帮助唐僧,妖怪来了,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现在生活中,就需要孙悟空这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做躲在墙角的胆小鬼,更不要做马后炮。路见不平,就应该“拔刀相助”。

唐僧有一颗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就算是妖怪他也会施于援手。现在社会中,大家都互相猜疑,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看到乞丐甚至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个骗子。那你为何不想想,如果你帮助了他,社会上不就是又少了个贫穷的人吗?

猪八戒贪吃贪睡,有妖精打就来精神,但本领不够高强,在取经的路上经常打退堂鼓。每次一遇到情况,还总会误事,害师傅被妖怪捉去。这从反面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恪守本分,不要做猪八戒这样的人。现在社会中,有不少像猪八戒这样的人,好吃懒做、胆小怕事,还总是轻言放弃。遇到这种人,我们就应该劝他“改邪归正”。

沙和尚为人憨厚老实,吃苦耐劳,处处为师傅着想,能听从师傅和大师兄的话。现在的家庭中,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反而向家长索要更多的东西,家长成了他们的金库,可孩子却不回报父母。我觉得,我们要学会为父母着想,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像沙和尚那样为别人着想、不求回报的人。

?西游记》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它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是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