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示范和演示,教案的撰写过程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镜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两面镜子随着旋转角度的不同会反射出不同个数的像。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通动物纸片若干,30面镜子,水笔。
【活动过程】
1、发现我自己:小朋友们,上课开始前先让你们猜个谜语:“我看着你,你盯着我,没我就没你,没你却有我。”教师出示镜子,让幼儿观察其特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下,镜子时怎么样的。
(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并幼儿学说金属漆)
提问: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引出“反射”这个词,因为光把我们的样子反射在了镜子上,镜子又把上面的图像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请幼儿上来按照图片进行讲述。
2、背后的秘密。
提问: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脸,那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呢?提供每个幼儿一面镜子自己操作。
提问:一面镜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啊,那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合作,看看用两面镜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师分别请幼儿上来面向幼儿,在其后脑贴上任一图片让他用两面镜子看到背后的图片。
3、数一数。
教师先将两面镜子同方向摆好,请幼儿上来数镜子里面的笔有几支。然后旋转一面镜子,使其呈现2个像、3个像、4个像······无数个,并请幼儿上来观察。
提问:你们还记得刚刚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们发现了什么。简单介绍原因(镜子与镜子之间的重复反射)。分组探究。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平面镜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种镜子,像放大镜、望远镜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区角活动里去探索他们的“秘密”。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并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好奇,把自己画在妈妈的肚子里,体验着一种甜蜜的感情,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宝贝。有的孩子表示“要温柔地对待妈妈”!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两颗种子,可是生出来的小天使不一样呢?”“为什么小天使们长得不一样呢?”“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怎样大、小便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题我回答了,有的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查书,或者去问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再来告诉大家。
从幼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的性别特点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又延伸出了下一个活动的内容。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3
【活动名称】
常识活动——“有趣的镜子”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知道各类反射镜的名称、特点、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3.录音机、磁带。
【活动准备】
1.大盒子(内有一件玩具熊),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尝试兴趣
师:老师这儿有个大盒子,里面放了件有趣的玩具,你们看得到吗?我请了一位朋友来帮忙,你们猜猜它是谁?“拿在手中对它瞧,里面有个小宝宝,我对他笑眯眯,他对我眯眯笑”(镜子)。请镜子娃娃来(将镜子放在盒子上),现在,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拿镜子照一照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人手拿一面小镜子观察。
2.老师提出问题:试一试哪一面能照,你的镜子照到了什么?(教师小结:这样的镜子叫反射镜)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尝试前谈话:教室里来了三位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教师小结:①1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的一样;②2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③3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
1.尝试前提问: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小朋友照出来样子会不同?
2.幼儿分组尝试:摸一摸、比一比不同镜面的镜子。
3.尝试后提问:你们发现这些镜子什么地方不同?
(教师小结:镜面不同,反射镜分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五、游戏、加深尝试印象
(幼儿听音乐,按教师说“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名称做动作,大胆鼓励幼儿做出“凸”和“凹”的动作及形象)
六、讨论镜子的用途。
提问:①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子?这些镜子有什么用途?②你想做清洁的好孩子吗?
(幼儿每人拿起小镜子,按节奏,朗诵“清洁的孩子人人爱”)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平时观察生活中的其他镜子,了解其他用途,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2、 通过玩玩、看看,了解镜子角度变化和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将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感受镜子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活动准备:
1。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面单面镜、双面化妆镜;油画棒、水彩笔、记录表、(附后)、笑脸娃娃贴纸。
2。 教师制作的三面镜。
活动过程:
一、面镜子的游戏。
1。 怎样让我不回头,就能看见我身后的东西?引出“镜子”这一材料。
2。 求助,我看不见后脑勺的发夹,谁能帮我想个好办法,让我自己能看见?
3。 在幼儿头上贴上笑脸贴纸,幼儿每人一面镜子,两人合作,照照我头上的笑脸娃娃。
二、双面镜的探究。
1。 用双面镜同时照物体,镜子里会是什么样的呢?
2。 幼儿每人一面双面镜,自由探索,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引导孩子发现镜子里的事物数量发生变化了)
三、夹角成像小实验。
用奇妙的镜子给油画棒变魔术。教师讲解和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将镜子放在操作纸上,使得镜子夹角的角度与纸上线条相吻合。将油画棒放在镜子夹角的中心。观察镜子中油画棒的成像,并在旁边的记录栏中记录。(统一油画棒的放置方法,可以排除干扰,帮助幼儿集中发现夹角变化与油画棒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幼儿自主操作,并观察记录发现。
(镜子的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见右图)
四、油画棒变一变。
鼓励幼儿试着变化油画棒的摆放位置,再次探究。你能让油画棒有更多的变化吗?
(通过油画棒位置的调整,镜子中油画棒出现更为丰富的变化,例如,将油画棒横躺在镜子夹角之间。就会形成三角形,五边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案;将油画棒斜靠在镜子上现立体的椎体。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新发现)
五、三面镜子的魔术。
镜子真有趣,两面镜子能变成那么神奇的现象,如果把三面镜子合起来,镜子里会有什么变化,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制作万花筒的兴起。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
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研究镜子,由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对探究活动有计划的进行组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幼儿百科: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有平面镜、曲面镜两类,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曲面镜又有凹面镜、凸面镜之分,主要用作衣妆镜、家具配件、建筑装饰件、光学仪器部件以及太阳灶、车灯与探照灯的反射镜、反射望远镜、汽车后视镜等等。
有趣的镜子教案篇6
设计思路:今年我们这里出现了沙尘天气。连续几天的大风沙,孩子们只能躲在活动室里,失去了每天两个小时户外活动的快乐时光,孩子们沮丧极了。由于这种坏天气使孩子们有了切身体会,每天都在讨论着。我借此机会组织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沙尘暴"这一天气现象,及对人类的危害。
渗透目标:知道植树能控制风沙,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活动难点:植物能阻挡沙尘。
活动准备:
1、 在有"沙尘暴"天气的日子里,引导幼儿观察"沙尘暴"天气的特征。
2、 收集"沙尘暴"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图片、及录相带,供幼儿了解。
3、 一盘沙土、废旧轮胎中种植的小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说说沙尘暴
1、 观看沙尘暴的录像,引出"沙尘暴"天气提问:
1) 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2) 你是从哪儿听说的"沙尘暴"天气?
二、 基本活动--知道"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植物能阻挡沙尘
1、 提问:"沙尘暴"天气的特征:
风很猛,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
讨论:"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沙尘天气?沙子是从哪儿来的?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1) 播放人为的砍伐树木、破坏草原,致使土地沙化的录像。
2) 再提问:沙子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幼儿说出多植树,保护绿色植被。
3、 做小实验。
1) 让小朋友想办法把一盘沙"吹"起来。
2) 请幼儿把废旧轮胎中种植小麦中的土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