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以维护教学秩序,经常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改进后续教学,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跳房子教案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花猪的勤劳、聪明、勇敢。
2.能够根据故事内容折出小猪盖得房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折纸—三只小猪
2.故事挂图。
趣味练习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交流:小朋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这些房子是由什么材料建成的?知道是谁盖的吗?
教师:小猪也会盖房子,你们知道小猪盖得房子是什么样的?
二、展??
1.欣赏故事《小猪盖房子》
(1)教师用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提问:
故事中有谁?它们盖了什么样的房子?
大灰狼来了,三只小猪的房子怎么样了?
谁的房子最结实?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2.听故事录音
(1)教师演示图片,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2)提问:
小黑猪和小白猪为什么用什么造房子?(稻草和木头)结实吗?
为什么小花猪造的房子最结实?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幼儿一同复述故事。
4.幼儿操作,给小猪建造房子。
(1)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猪造一个结结实实的房子呢?
(2)幼儿观看折纸动画片视频--三只小猪
(3)引导幼儿根据折纸步骤图和动画视频,折出小猪的房子。
三、活动延伸
幼儿互相观看作品,看看谁给小猪建造的房子最结实,最漂亮。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2、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视频、故事图片。
2、勾线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房子,那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2、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会动的房子?
小松鼠就盖了一座会动的房子,会动的房子还带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自。屈;老师;教。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播放故事视频、出示图片,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故事视频,幼儿欣赏。
师: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开始,小松鼠住在哪里?它为什么要重新在地面上建造一座房子?
师:小松鼠在大树底下发现了一块大石头,长什么样子?
师:小松鼠的房子去了哪些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它说了些什么?
师:小松鼠把房子造在哪啦?现在我们知道小松鼠房子为什么会动了。
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故事中小松鼠的房子到这么多地方,那是先到那的呢?
第二次听故事后整理图片。
三、游戏:
会动的房子教师布置场景和幼儿听着故事玩游戏,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故事情节。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讨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还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在那里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好听的声音呢?小松鼠的心情又会怎样?它会说些什么?
2、个别幼儿讲述。
五、结束活动: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房子怎么会动?怎会到山脚、到大海、到草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经过一番的讨论商量后,今天我为大家展示了此活动,在执教中由于多种因素,有得有失,下面就本次活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动的房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67字。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难点: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子。
2、玩具小熊一只
3、各类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模板及固体胶、白纸、油画棒每组若干,教师示范用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昨晚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熊的房子都吹倒了。小熊没房子住了,它需要小朋友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引发观察兴趣:你们看,小熊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贴贴,创造房子
1、观察认识材料
1)小熊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
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并启发幼儿来尝试设计不同的造型,一起来想想如何来添置窗、烟囱和门。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造新房。
(2)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烟囱、门、窗的图形。
四、欣赏活动
请幼儿相互欣赏拼搭的房子,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结束语:“小熊很高兴,请你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学反思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将这些图形的组合起来拼搭还尝试得不多,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用积木积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这一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为激起幼儿的兴趣,我采用“小熊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帮助小动物,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来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添置烟囱、窗、门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讨论的时候,注重孩子们的想法,示范后故意不添置门窗,而是请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一同来解决;又如有幼儿想到“门上还有一个把手”,当即就对他表示了肯定,并引导幼儿考虑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活动指导时也尽量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拼搭、添画。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总的说来,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致都十分高,在拼贴作画中体验了动手乐趣,目标基本完成。
小百科:房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单双脚跳的快乐,学习单双脚连续跳格子房子,锻炼腿部力量,有良好的动作协调性、灵敏性。
2、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感受跳格子房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掌握双脚、单脚跳的方法。
2、画有四种不同形状格子房子的场地一块。
3、录音机、磁带、小红旗一面。
活动过程
一、 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练习各种走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脚尖走、脚跟走、脚内外侧走等)
二、合作探索,尝试练习
1、师:小朋友,请看场地上画有格子房子,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玩这些不同形状的格子房子?
(幼:单脚跳、双脚跳、跨跳、分并腿跳、单双脚交替跳等。)
2、请几个幼儿示范创意玩法。(教育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要互相碰撞,学会保护自己和同伴,学会商量合作、交往,规则是不踩到格子房子的边缘线。)
3、教师小结:请幼儿轮流演示自己的玩法及分享合作的.创意玩法。
(1)师: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样跳格子房子的?鼓励幼儿介绍不同形状的格子房子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2)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跳法来?你还能想出什么形状的格子房子呢?
4、教师为幼儿示范连续弹跳的技巧,然后组织幼儿集中练习1--2次。
(1)讲解连续跳的方法、技巧、规则和安全事项:从第一个房子起点开始,逐格单脚跳跃到终点。走到第二个房子起点,逐格双脚跳跃到终点。走到第三个房子起点,逐格跨跳到终点。走到第四个房子起点,逐格单双脚交替跳。跳跃时,要求跳到格子中间,不能踩到边缘线。
(2)幼儿玩"跳格子"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在连续跳的过程中不踩边缘线。
三、 游戏:"争夺红旗"
1、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跳房子,完成四种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速度快的一组夺得红旗获胜。
2、规则:"跳房子"的时候不能踩边缘线,踩到线的幼儿须退回起点重跳。一种跳法完后,依次从旁边绕开,接着队伍继续第二种跳法。
3、幼儿开始比赛。
4、教师小结比赛情况。
四、幼儿擦汗,随音乐做放松运动"炒黄豆"结束。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5
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出小松鼠三次造房子的不同变化。
2、了解小松鼠、小乌龟的生态环境。
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会动的`房子》
过程
1、预测故事:你们听说过会动的房子吗?房子怎么会动呢?
2、出示图片,阅读故事前半段:
(1) 教师提问,幼儿看图片后回答交流: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2)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第二幅:你从哪里看出小松鼠在造房子的?
(3) 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交流回答:小松鼠的房子造好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3、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小松鼠的房子到哪儿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4、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5、大胆想象:假如你有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会怎么样呢?
附: 会动的房子
小松鼠是住在树上的,有一回,它想在地上造一间房子。“这块大石头真好,我就在大石头上造房子。”
房子造好了,小松鼠真高兴,晚上就在新房子里睡觉。
第二天早上,小松鼠醒来一看,咦?新房子跑到山上来了。
第三天早上,小松鼠醒来一看,呀,新房子跑到大海里来了。小松鼠不会游泳,吓得哭了起来。
“小松鼠,别害怕。”原来大石头是只大乌龟,它伸出头来呢,“你的房子造在我身上呢”。多好啊,大乌龟带着小松鼠到很多地方去玩儿。
跳房子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2个偏旁“广、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农村的美,体会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相关的电脑课件和图片、生字卡片、舒缓的音乐。
教学流程:
一、看课件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1、设境:(课件出示邀请书)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从新农村发来的邀请书,邀请大家去参观一下,你们想去吗?我们马上出发,怎么样?(播放课件)
2、请小朋友们擦亮自己的眼睛,观察一下,你看见了什么?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远处有小山、房子、农田、树,近处有果树、小学校、小河、小鸭)
4、这么多的房子,你觉得哪座房子最漂亮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有位聪明的朋友给它配了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听?请你们打开书66页,听老师读读吧!
2、现在请你自己试着用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会读的字要做上记号,请拼音娃娃帮忙,多读几遍。
3、请小朋友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相应指导读准9个三拼音节和4个轻声音节)
4、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来当小老师,说说识记的方法或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5、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男女比赛读。
6、小组合作识记:
(1)猜猜它是谁?
(2)新偏旁
(3)换偏旁等
7、拓展识字方法: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如电视里、商店里等,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8、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巩固生字、新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最喜欢哪一句,并做上记号。
2、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第一句:
(1)学生说喜欢的理由,教师相应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也可以在学生说完理由后,让他们在课文插图上图词对应连线)
(2)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把“大大的窗、宽宽的门、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换成“大的窗、宽的门、青的瓦、白的墙”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呢?
(3)指导朗读: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
第二句:
(1)学生说完喜欢的理由后,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2)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把“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
(3)师生一起想象朗读,注意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句:
(1)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①自己轻声读读这两句,注意第三句是什么标点,想想应该怎样读?
②请几位同学读。
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
④教师提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回答: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2)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组织学生讨论)
(3)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
①指名说说“了”和“子”的区别,“门”和“月”的笔顺。
②跟着老师书空。
③让学生说说在写时摆准哪个笔画比较难。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课件出示笔顺。
4、学生说说写字时要提醒大家的事情。
5、一个生字写一个。
6、拿学生写好的字到黑板上,让学生评一评。
五、作业(二选一)
1、今天我们参观了新农村的美丽景色并学习了儿歌,回家后去把这么美丽的地方画一画在配上儿歌,让爸爸妈妈也欣赏一下这么美丽的地方,好吗?
2、我们也来做诗人,夸夸小区环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