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写好教案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要想让教案更具吸引力,教师们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公鸡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公鸡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3个,会用生字组词、扩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文后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非常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13个生字;熟读课文,能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策略:学生可能感到本课生字较多,难以掌握。
教学措施:小组内互相探究,识字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从前,有一只小公鸡整天无所事事,他心里很苦恼,于是就去问老牛、青蛙、蜜蜂,结果得到了不一样的回答,最后公鸡爸爸指点他“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你同意公鸡爸爸的说法吗?快来读读这个故事吧!从而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快乐的小公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可采用猜字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认字初步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范读课文,学生评价。
3、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
4、每小组推荐一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5、才艺展示: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好。
6、齐读课文。
7、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读并用生字组词、扩词。
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图文结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的不一样呢?
2、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3、你喜欢小公鸡吗?为什么?
4、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大公鸡的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
2、教育学生爱异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做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2、吃饭时掉饭粒,乱扔乱甩食品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三、教具准备:
祖国版图、大米、玉米、胡豆、麦子等各种粮食标本。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几种东西。(展示实物:谷子、玉米、麦子)这些都是粮食。粮食还包括大豆、葫豆、碗豆、高粱……等等。
师:小朋友,如果我们一顿不吃饭,会感到怎样?
生:饿。
师:一天不吃饭呢?几天不吃饭呢?
生:一天不吃饭饿极了,几天不吃饭会饿死人的。
师:如果工人不吃饱饭会怎么样?
生:做不好工。
师:农民不吃饱呢?
生:种不好地。
师:解放军不吃饱呢?
生:打不好仗。
师:教师不吃饱呢?
生:教不好书。
师:学生不吃饱呢?
生:读不好书。
师:如此看来粮食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了它。下面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对等粮食的。这个故事名叫(指课题、齐读)《大公鸡和“漏嘴巴”》。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的“漏嘴巴”指谁?为什么叫她“漏嘴巴?”
二、放录相、听故事(略)
三、理解故事(先默看课文)
师:故事中的“漏嘴巴”指准?为什么叫她“漏嘴巴”?
生:故事中的“漏嘴巴”指的是小英。因为她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边吃边掉饭,就好象嘴巴有个漏洞一样,所以叫她“漏嘴巴”。
师:小英边吃饭边漏饭这个习惯好不好?为什么?
生:这个习惯不好,是浪费粮食的行为。
生:小英边吃边玩,不专心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师:正好,学校里在搞节约粮食的调查活动。老师了解到小英这些浪费粮食的行为,于是组织同学们和小英走访了江北县两路公社的张伯伯。请她给我们讲讲粮食是怎样来的,请大家边听边想张伯伯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放灵音听张伯伯的讲述。(同时放幻灯)
师:你从张伯伯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种粮食很辛苦。
生:我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板书:来之不易
师:通过张伯伯的讲述,通过老师和妈妈的帮助教育,小英也明白了种粮食辛苦,
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那么小英吃饭时会怎样做呢?
生:吃饭专心不掉饭。板书:吃饭要专心
师:以前小英吃饭常剩饭,现在该怎么办?
生: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有剩饭。板书:吃多少、盛多少
师:小英在学校加餐时糕点没吃完怎么办?
生:不甩,不仍带回家下顿再吃。板书:食物不乱扔
师:小朋友,我问你,小英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罗老师,告诉你,小英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
师:小朋友,小英要怎样做才叫爱惜粮食?
生:食物不乱扔,吃多少,盛多少,这样做才叫爱惜粮食。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啊,一粒米,十滴汗,爱惜粮食理应当。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象小英过去那样的`“漏嘴巴”。请看录相。
五、录相(在学校搭伙同学浪费粮食的几组镜头。)
师:这些浪费粮食的行为在我们班上有没有呢?
生:有。
师:是的,我们班上也有。据统计,在这次节约粮食的调查活动中,我们班上经常掉饭的有8人,有时掉饭的有28人,经常剩饭的有2人,有时剩饭的有19人,乱扔乱甩的有5人。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这白花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糕点到处乱扔乱甩,多可惜啊,农民伯伯看见了多心疼啊!同学们之所以有这些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六、了解国情。
师:我们节约粮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请小朋友了解一下我国的国情。(出示祖国版图)
师:这是一幅什么地图?
生:中国地图。
师:在我们祖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种粮食?
生:不是。
师:哪些地方不能种粮食?
生:高山、沙漠、河流、森林、城市等等。
师:那么,我们剩下的能种粮食的耕地面积就显得怎样了?
生:越来越少。
师:而在这有限的耕种面积中,种出来的粮食却要供我国11亿5千万人的口粮。我国人口众多,吃粮本来就困难,有时还要从国外进口粮食呢,如果我们再不注意节约粮食,粮食就会更加紧张。
七、算账。
师: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笔账,看看节约一粒米有多大的作用。
师:拿出一粒米给学生看,有什么感觉?
生:很少,很小,看不清楚,不起眼……
师:我们班上多少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是多少?
生:我们班上52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就是52粒米。(展示52粒米)
师:我们全校1500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是多少?
生: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是1500粒米。(展示1500粒米)
师:我们1500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个月是多少呢?
(展示大口袋米)请学生上台来抱抱有多重。
师:我们全市人民,全省人民,全国人民如果每天节约一粒米又有多少呢?就有这样无数口袋米。积少成多,堆积起来就有上千上万斤粮食。据统计,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每天可以节约5400斤粮食,一年就可以节约1900万斤粮食。这些粮食可以供我们全校师生吃50年。你们今年8岁,就可以吃到你们58岁啊!
师:通过刚才的国情了解和算账,小朋友们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十分惊讶,没想到每天节约一粒米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生:我明白了小小一粒米,算算了不起的道理后,要更加爱惜粮食了。
生:通过算账,使我明白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后我再也不当漏嘴巴了。做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师:是啊,节约粮食是我们全国人民每个人的事,所以现在节约粮食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所以国际上把每年的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我国把每年10月16日的那一周作为节约粮食宣传周。今年10月14日──10月20日是我国第一个节约粮食周。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同学改了浪费粮食的缺点,做到了节约粮食。
八、放录相,看看几组吃饭、吃糕点专心、不掉一粒饭的镜头。
九、表扬。
师: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在节约粮食方面做得很好的同学。表扬几个典型事例。请受表扬的同学上台戴红花。
齐:鼓掌,念儿歌:“小红花,红又红,节约粮食真光荣。”
十、导行。
师:下面我要出几个题来考考大家,仔细听,认真想,答对了,奖励!
师:1、一天,小芳放学回家高兴地对爸爸说:“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爱惜粮食的古诗”。你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能背诵吗?《锄禾》
师:2、小芳背完诗后,爸爸也笑着说:“既然你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今天吃饭,我要检查你两点,如果你做到了,我们全家人都会夸奖你的”。结果小芳做得很好,请问,小芳做到了哪两点?
生:①吃饭专心不掉饭。②碗内没有剩饭。
师:3、爸爸、妈妈是怎样夸奖小芳的?夸奖的话不能重复。
生:扮演角色夸小芳。
师:下面我讲一个小故事,故事里面有几个错误,请你指出来。
明天,学校要组织同学们春游,小红回家叫妈妈为她准备干粮。妈妈说:“宝贝,明天我准保你满意!”第二天午餐时,小红打开包一看,哇,好多呀!面包3个,蛋糕4个,饼干两盒,凉面一碗,还有许多其他的食物。小红吃不完这么多东西,她说这可怎么办呢?旁边的小冬看见了,就劝她说:“包好带回家吧!”可小红说:“谁还要这吃剩下的东西啊!”说完向四处看看,就将这些剩下的食物都扔进了草丛中。
生:①妈妈有错,不该给小红准备那么多的干粮,造成浪费。
②小红乱扔食物,这是浪费粮食。
③小红不该拒绝小冬的帮助。
十一、舞蹈《我是一粒米》,结束全文。
大公鸡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冷暖色对比的作品所产生的美感,并且学习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地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2、教材分析:通过多幅绘画作品,向学生传达冷暖色彩的对比韵味。如颇具装饰感的农民画,精美绚丽的染色剪纸,生动活波的学生作业。画面中大公鸡栩栩如生的动态,鲜艳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冷暖色彩对比带给人们的艳丽、热烈的美感。
学情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学生在中、高年级就不愿意画画了,不是他们不会画了,而是没有找到自己认同的表现方法,从而失去了对艺术学习的信心。着重解决学生如何将真实生活中的公鸡形象通过主观的艺术加工,转化为艺术形象。解决这一教学要点,我选择了与学生共同感悟、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欣赏生活中不同动态的大公鸡和各种各样艳丽大公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悟、尝试、发现、探究农民画艺术形象的造型规律,体验冷暖色对比的美感,掌握色彩的对比,过度,及渐变的方法。最后是教师渗透给学生的艺术创作的理念,艺术创造需要个性,需要与众不同,借鉴别人长处画自己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2: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3: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学习色彩的搭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正确运用冷暖色,注意颜色的规律性及随意性和冷暖搭配。
教学方法:
欣赏法、观察法、探讨法、交流法、演示法、绘画法、评价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公鸡图片,色相环。
学生用具:参考图片,油画棒,水彩笔,水粉,图画纸,美术书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一猜: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打一动物)
师:公鸡家族最近要举行一个选美比赛,想选出最艳丽的大公鸡。于是公鸡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它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班,想让大家给它们涂上颜色,把它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比赛,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14课《艳丽的大公鸡》板书
二、复习色彩知识:
师:想把公鸡打扮的艳丽一些,我们就要复习一些色彩的知识。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色彩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
1、认识冷暖色
(1)欣赏感受冷暖色
课件出示:海边景色和枫林景色
提问:你觉得你所看到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主要有那些色彩?
海边——绿、蓝等——宁静、凉爽;
枫林——红、橙、黄——鲜艳、温暖。
师: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学生思考后回答:冷暖色是把温度的感觉同色彩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是视觉和心里的相互体验、相互关联的一种感受。
(2)课件出示色相环:
探讨、交流
①、(出示普通色相环)大家来看看哪些颜色属于暖色?哪些颜色属于冷色?
生:暖色(红、黄、橙···) 生:冷色(蓝、蓝绿、深紫)
②、这些颜色让你联想到什么?
生:暖色(太阳、过节、向日葵···)冷色(大海、蓝天、森林、夜晚···)
③、看暖色系的画,给你什么感受?
生:······(热烈、欢快、兴奋、热闹、炎热)
看冷色系的画,给你什么感受?
生:······(凉爽、安静、冷清、寒冷)
师:红,橙,黄给人温暖感觉是暖色。蓝,蓝绿,紫给人寒冷感觉是冷色。紫红、黄绿、绿色为中性色。黑,白,灰为无色彩,暖冷色由深至排列浅变化。
(3)、判断:
(出示色卡红色)你觉得这个颜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
(出示蓝色)这个呢?
(出示粉色)这个呢?
那我把两个放在一起你认为哪个颜色冷哪个颜色暖?
师:冷色和暖色是一种色彩感觉,而且冷色和暖色是没有绝对的,他们在比较中产生。
2、欣赏冷暖色搭配画(金鸡展翅)
师:我们看看冷暖色搭配使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谁来说一说你看了这幅图的感觉。)
生: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艳丽、美丽、鲜艳、热烈、夺目、突出主题)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生:有冷色也有暖色。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作品,作品中哪些颜色为暖色,哪些颜色为冷色?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哪些颜色用的随意?“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师:今天我们就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来打扮大公鸡,让它们去参加选美比赛
三、观察现实中的大公鸡,注意大公鸡的动态
师:要画大公鸡首先得认真的观察大公鸡,请同学们说说大公鸡美在什么地方?它的形体有什么特点?
同桌交流(椭圆身、尖嘴巴、圆眼睛、锯齿冠、翘尾巴、短粗腿、利爪子等)
课件出示图片:大公鸡吃食、走路、回头张望、飞奔、打鸣的不同动态图。
四、欣赏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出示多幅学生大公鸡的绘画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学生作品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观察分析和刚才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1、造型夸张(大公鸡的头,鸡冠身体变形了尾巴比真实的公鸡要大 像彩虹 还可以像……)
2、有花纹
3、色彩艳丽(颜色平涂、渐变、冷暖混色搭配、有规律的重复、随意等)
4、想象力丰富
五、教师示范
师:这些大公鸡这么漂亮,看看老师怎样画大公鸡的。首先设计构思画一幅正在走路的大公鸡,起稿画出大公鸡的基本形状,强调大公鸡的几个特点部位(头部大红的鸡冠,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涂上艳丽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然后出示画好的艳丽的大公鸡示范画)。
六、布置作业:
师:我们今天要为公鸡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参加比赛,为了让你的公鸡脱颖而出。在涂色时可以运用规律性也可以运用随意性,在装饰上可以大胆夸张、也可以精美细致。请同学们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艳丽的大公鸡,涂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
作业: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幅色彩艳丽的大公鸡的创作画。
七、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请赶快拿起你的彩笔画出你心目中的大公鸡并给它穿上艳丽的服装。
1、创作要求:
(1)、构图饱满有动感
(2)、线条流畅
(3)、色彩鲜艳
2、教师巡视指导
涂色时提醒运笔方向,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
八、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学生之间就如何运用冷暖色使画面更好看进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交流:说说被选上的大公鸡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师:大公鸡对这些艳丽的服装很满意,想问问大家是怎样设计的?(冷暖搭配)
九、拓展:
冷暖搭配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
十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冷暖对比的方法画艳丽的大公鸡,并且学会了利用色彩的对比、过度、以及色彩的渐变来涂色,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的冷暖色知识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你的房间设计,服装的选用、等等。做一个学以致用的好学生。
大公鸡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公鸡的贪吃、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
2、学说故事中各角色的主要对话,丰富词汇: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
3、能积极动脑筋参与故事情节,喜欢表演。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图片(公鸡的鸡冠师用金色的纸做成)
2、提前请幼儿观察图片,理解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看到图片上有什么?”鼓励幼儿说出“黑黝黝的森林、急腾腾的河流、高耸耸的山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老师结合图片介绍故事名称分段讲故事,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在黑黝黝的森林里有一座小房子(揭开式教具),里面住着……。在高耸耸的山上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
2、猫和画眉鸟为什么让公鸡在家里一声不响?不能把头探出窗口?
3、狐狸是怎样唱的?为什么给它小豆?(引导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
4、猫和画眉鸟听见了公鸡的喊声,于是它们走过……,跨过……,把公鸡救回来了。(帮助幼儿掌握公鸡喊救命时说的话)
5、猫和画眉鸟为什么是“严厉”的对公鸡说?(鼓励幼儿模仿,提醒幼儿表现出严厉的神情。)
6、狐狸第二次来的时候,鼓励幼儿和狐狸一起唱。(体现狐狸的狡猾)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不给公鸡”?(进一步体验狐狸的狡猾)
8、告诉孩子这次太远,公鸡喊一遍救命,它们没听见,引导孩子体验公鸡此刻的心情,帮公鸡一齐喊救命。(鼓励幼儿体现公鸡的着急,此环节主要让孩子学说对话)
9、帮助幼儿理解“非常严厉”,请幼儿模仿。
10、当猫和画眉鸟发现公鸡不见了,心情会怎样呀?怎样才能把公鸡救出来?(理解猫和画眉鸟的机智)
11、当狐狸走出洞口,请幼儿一起扮演猫和画眉鸟救出公鸡。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1、引导幼儿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
猫对公鸡的情感是怎样的?
猫对狐狸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各角色的特点:公鸡的贪吃、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金鸡冠的公鸡》是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是幼儿所喜欢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 的提问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引出问题讨论,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渐渐对这个故 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向幼儿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幼儿理 解故事内容,使幼儿对《金鸡冠的公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
大公鸡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情节,并大胆说己帮助过别人什么。
3.愿意将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图片小鸭子小公鸡大草地河边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图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小朋友们,快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图片)?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老师今天给你们讲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哦。
(二)主体环节
1.基本环节:
(1).根据照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小朋友们知道小鸭子和小公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根据图片分段讲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讲故事第1段“小鸭子和小公鸡去了哪里?”
讲故事第2~3段“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后来小鸭子有没有吃到虫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讲故事第4~5段“小鸭子去河边干什么了?”“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鸡为什么不能去捉鱼呢?”
讲故事第6~7段“小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小公鸡是怎么上岸的呢?”
2.迁移环节:
小朋友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帮助,最终小鸭子吃到了虫子,小公鸡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们,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鸡和小鸭子那样去帮他们呢?
那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们过别人吗,是怎么帮助的呢?
3.结束环节:
在家里爸爸妈妈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们能不能给他们倒杯水呢?能不能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儿园能不能和身边的小伙伴彼此帮助呢?
(三).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附故事
有一天,小鸭子与小公鸡一起出去玩,它们走进了一片大草坪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非常高兴。而小鸭子却捉不到虫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下去会被淹着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于是,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