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指南,也是教师提升技能的关键,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统教育班会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
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2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略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 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 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 (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 5月7日 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 5月10日 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 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 5月14日 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 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 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 打苇叶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 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 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 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3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
二、活动准备:
1、手受伤的小熊玩具
2、挂图
三、活动领域:
1、语言领域
2、健康领域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
师:“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3、启发幼儿回忆:
师: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疼不疼。
4、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五、活动结束:
总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
幼儿刚入园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用勺,进餐过程中撒饭粒现象严重;洗手时有的幼儿不挽袖子、不知道搓手;穿脱衣服、整理衣服都要等别人帮助。在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时,孩子们说:“我的小手会穿衣。”“我的小手会洗脸。”……孩子们有这样的热情和愿望,但还做的不是很好。安全领域,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活动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活动流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
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赛龙舟)
主b: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主a: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3、端午赛诗会。
主a: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端午》(老舍)
(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主b: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4、端午习俗小游戏。
主a: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请问是什么呢?(谜底:粽子)
(1)包粽子比赛。
主a:下面我们就来个包粽子比赛,怎么样?
(主持人讲规则: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准备好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
(2)撮五彩线比赛。
主b:接下来我们进行撮五彩线比赛。
(规则:每组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主持人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三)描画端午。
主a: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合: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主b:“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讲话:看了刚才的主题班队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把屈原的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传统教育班会教案篇6
目标:
1、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各设施作用,知道优美的环境需大家爱护。
2、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准备:
1、事先准备好参观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宝宝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今天天线宝宝带大家开着火车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幼儿园。
2、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
(1)参观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保健室,向老师问好,并请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给每位老师送一朵红花,并学说“老师辛苦了!”
(2)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观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请幼儿找一个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就回来。
(4)带领幼儿回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环境,让幼儿知道这是我们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要在这里教我们许多本领,还能结实很多新朋友。
3、说说自己的幼儿园
(1)幼儿园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画一画自己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构图设想。
(2)展出绘画作品。
活动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走看看使孩子们知道幼儿园的布局,从而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喜欢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活动时,画一画幼儿园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会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幼儿园,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孩子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