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专业的活动方案,我们能够提升参与者的体验,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制定活动策划方案对于提升活动效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背景
4月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继承这一传统文化的习俗,更好的让当代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开展了以“扬先烈精神颂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清明扫墓活动。抓住清明节的有利时机,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教育青年大学生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活动目的
通过纪念先烈的英勇事迹,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以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四、活动形式
1、负责人:杨丽杰书记、赵帅老师
2、策划部门:组织部
3、活动时间:20xx年3月31日
4、活动地点:牛驼寨烈士陵园
5、参加对象:学生干部
五、前期准备
1、组织部负责联系活动单位,确定乘车路线,申请党旗、院旗。
2、宣传部负责活动宣传,每队负责拍照一名。
3、青工部和女工部负责制作活动所需白花40朵。
4、办公室负责撰写新闻稿,纪录活动整个流程。
5、组织部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并保管好活动物品。
6、自律部和体育部负责成立安全小组,每组的组长负责每组成员的安全保障工作。
六、活动流程
7:20——7:30校门口集合,全体同学穿校服。清点好人数,然后乘车出发。(大部队人员可分成小分队,每队由分队队长带队,各派安全小组负责保障安全)
10:00——10:10全部会和,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并分发白花。
10:10——10:20带到山顶
10:20——11:10悼念仪式
1.主持人宣布悼念活动开始
2.老师解说烈士故事
3.建筑工程系分团委书记杨丽杰致词
4.全体学生默哀三分钟
5.学生会代表王琦带领大家宣誓
6.全体学生在烈士墓前依次献花、鞠躬
7.拍照留念
11:10——11:50自由参观及悼念烈士
11:50——12:00开始集合全体学生,宣布活动结束。可以自行离开或组织离开。
注意事项:
1、路上注意安全,不允许随意乱跑,不允许做有危险的游戏。
2、在陵园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3、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4、活动中保持崇敬之情,现场庄严肃穆,不得嬉戏打闹。
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目的:
4月5月,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少先队大队部拟在4月1日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带领五年级全体队员,前往镇村烈士墓地扫墓。
二、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下午(星期四)
2、活动组织机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摄影:
安全巡视:
成员:
3、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4、活动地点:烈士墓(扫墓)
5、活动准备:少先队员佩戴好红领巾,大队旗一面,学生发言、主持稿,大花圈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员每人一朵小白花
6、具体安排:
(1)3月23日-4月1日,各班活动前的思想教育,组织落实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烈士的英雄事迹(五1班)
清明诗歌朗诵
学生代表发言(五2班)
(2)4月1日活动安排:
①各班午休自习由两名辅导员进行活动前教育。
②13:40开始,在操场整队出发)徒步到达烈士墓进行扫墓仪式,扫墓结束后列队徒步回校。
(3)由各班首席辅导员带队,第二辅导员协助管理。参与班级活动,处理班级事项,不得随意离开班级。
7、安全注意事项
(1)执行徒步的原则。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教育学生遵守活动纪律,注意活动安全,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学生中途不得私自离开班级搞自由活动。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不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3)教育学生不带火种,注意森林防火。不践踏农作物,自觉爱护庄稼和果木。不攀爬树木、岩石、海塘高处,不做危险游戏。不进入危险区域,不单独行动。
(4)如无特殊情况,返校后学生方可解散。如要在中途离队的,必须要有家长接走。
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篇3
「设计背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主题班会。
意借此祭奠先烈、先人、先贤之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活动目的」
1、借此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过一个有积极意义的清明节。
2、借此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借此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准备」
1、江临烈士图片与故事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片段、等资料。
2、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的演练,表演道具的制作。
「活动过程」
1、整队、出旗、唱队歌。
2、开场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快到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出示主题:走进清明亲近传统。
3、清明节简介。(多媒体展示图片)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4、清明节的由来。
(学生自编自演)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介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5、清明节习俗。
(学生介绍)荡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两名学生边表演边解说)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结合图片介绍)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小品表演植树与护树)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手拿风筝介绍)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犹如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播放图片影像)清明祭祖扫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6、传承清明传统。
结合实践活动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突出“扫墓踏青”活动。
(红色宣传员讲述曹江临烈士的革命故事)观看“苏皖一大会址”图片,走进革命烈士墓,缅怀“曹江临烈士”,了解烈士的革命故事,传承烈士的精神,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模拟祭扫烈士现场: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7、诵读清明诗歌。
全班诵读:《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男生诵读:《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女生诵读:《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一小组诵读:《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第二小组诵读:《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第三小组诵读:《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第四小组诵读:《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8、活动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主题队会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9、辅导员讲话。
10、呼号。
11、退旗,宣布活动结束。
12、活动拓展。
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主题
祭奠先人、孝敬长辈、敢于担当
二、活动内容
1.举办“追思先烈、先贤”主题班会活动。3月28日(星期一)第八节课,要求各班把缅怀革命先烈与学校的感恩、责任教育有机结合,突出主题、励志成才,对全体同学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同时对整个清明节的班级主题活动进行布署。
2策划“祭扫卫国烈士英魂墓”体验活动。可组织学生到“常德烈士纪念碑”扫墓,举行祭奠仪式,了解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动人事迹,铭记常德会战,勿忘国耻,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3.开展寻根祭祖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清明节假期开展寻根祭祖活动,了解家庭住所的变迁、家族衍变的历史、姓氏来历、祖辈和高祖传奇故事、家谱编撰的现状等。
4.开展文明祭祀活动。通过学生向家庭、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祭祀新风,积极开展鲜花祭祀、植树祭祀、家庭祭祀等祭祖仪式。倡导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环保、科学的方式加以继承,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不损坏树木、不使用明火,不燃放鞭炮,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三、活动要求
1.要精心组织。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各班要结合班情,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突出传统节日活动的社会意义;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做到万无一失。
2.要注重实效。主题活动要与当下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学校全面育人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既形成声势又扎扎实实。
3.要及时总结。文化的根在于传承,清明节留给学生的感受是丰富的、真实的,只有通过交流总结,才能形成一种班级文化,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要求各班4月8日前上交三篇“清明随感”和一篇活动总结及相关的影像图片。
单位清明节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珍惜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人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等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扫墓地点:
xxx凤凰台烈士陵园。
三、扫墓时间:
3月31日上午。
四、参加对象:
全体师生。
五、活动安排:
1、准备活动安排:
(1)全体师生3月31日上午7时40分在学校旗台前集合,班主任清点人数。
(2)7时50分学生步行前往卫辉市烈士陵园。
(3)在烈士陵园广场内,学生按平时升旗队行面向烈士英雄纪念碑站立。
2、祭扫烈士墓程序安排:
(1)敬献花圈。
(2)默哀1分钟。
(3)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4)重温入队誓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领誓)。
(5)领导讲话。(李主任代表学校讲话)
(6)为烈士墓敬献白花,清理烈士陵园内的垃圾。
六、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在活动前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纪律教育、环境卫生教育、互帮互助教育。
2.各班主任在活动前,需对“清明扫墓”的有关知识向同学们做好介绍。
3.各班组织复习少先队入队誓词及宣誓动作。
4.少先队员必须穿校服、佩带红领巾。
5.各班主任和老师在活动中组织学生有纪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