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花小班教案6篇

时间:2024-07-06 作者:Youaremine

教案的编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写教案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种小花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种小花小班教案6篇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民间小花伞伞面的花纹,感受其丰富的色彩。

2、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彩色小花伞若干。

2、胶水、彩纸、蜡笔及画有伞面轮廓的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教室的变化,激发活动兴趣。

2、欣赏小花伞伞面的花纹和丰富的色彩。

指导语:①伞面上有什么?有什么颜色?②有哪些好看的图案?③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尝试通过粘贴或涂色的方法装饰伞面。

(1)讨论:我们怎样让小花伞变得更漂亮呢?

(2)引导幼儿用涂色或撕贴彩纸的方法装饰伞面。

4、幼儿相互欣赏自己装饰的小花伞。

活动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很感兴趣,回答问题特别的积极,小花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都比较了解,但是没有特意的去观察过伞上的花纹,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认真的去发现,雨伞上面的花纹,注意雨伞的颜色,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引发幼儿学习小花猫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由观察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

幼:"我喜欢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它会捉老鼠"

(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参与。)

2、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互动,探究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

(2)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仔细看、摸,然后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讨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

(6)师:"如果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如果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教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忽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高兴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教师再请幼儿看猫第二次跳下时,观察尾巴怎么样?

原来除了肉垫,尾巴也在保护它,使它跳下来不会受伤。

教育幼儿懂得平时看见猫,不能拉它的尾巴。

(从猫捉老鼠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始,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摒弃了对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枯燥的解说从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打开"思维闸门",在情境游戏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3、梳理拓展知识经验

①幼儿摸摸小花猫,欣赏猫的图片和各种工艺品猫,感受它的可爱。

②游戏:猫捉老鼠。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猫和老鼠角色,老师扮演猫妈妈,玩猫捉老鼠游戏,游戏中猫妈妈提醒小猫走路轻,从上往下跳轻,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复习巩固对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活动评析

我认为何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愿意、快乐的学习,活动设计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有效地探究式互动,感知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幼儿始终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寻找突破口:老鼠坏→猫捉老鼠→怎样抓。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幼儿丝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动围绕话题,进行智慧的交流,是教师有目的的一种滋润,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目标,教育无痕迹的境界。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唱:小花猫和小老鼠

动:打击乐器伴奏、歌表演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生动、幽默的声音,熟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能准确地表现歌曲节奏的特点,学习通过速度、音色、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能背唱歌曲。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根据音乐和动物的特点编创动作,并在表演中表现出较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正确掌握小锣、小鼓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伴奏,体验四分休止符的节奏特点和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

1、用自然、生动、幽默的声音,熟练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2、体验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1、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地加入动作和衬词。

2、唱准附点节奏。

3、把准小老鼠与小花猫的起音,用声音的变化表现好这两个动物形象。

4、合作表演时配合协调,有序进行。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头饰、小锣、小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十二生肖歌》

(二)导入:

1、说说小老鼠的'习性特征。

2、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三)感受歌曲:

1、听歌曲范唱,看两个学生的表演。

2、听歌曲范唱,说情绪,说歌里是怎样描述小花猫和小老鼠的?

(四)学念歌词:

1、听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思考:老师把那些字念重了、念长了?

2、听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思考:老师加了什么动作,是在哪里加的?

3、跟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在休止处加上小老鼠小花猫的动作。

4、完整随音乐伴奏念歌词。

5、知道什么是尾奏。

(五)感受歌曲民族风格:

1、听老师用”deng”哼唱尾奏,看老师做动作像在干什么?

2、知道这首歌的音调来自豫剧唱腔片段,具有浓郁的民族戏曲风格。

3、学着唱戏的模样来哼唱这句旋律。

4、听歌曲里还有那些地方有这句音调?

(六)学唱歌词:

1、把相同音调的小老鼠、小花猫的歌词跟琴唱一唱。

2、跟老师模唱比较带附点与不带附点哪个唱法更有趣?

3、模唱小老鼠、小花猫的第一句,说说异同。唱准起音。

4、完整演唱歌曲。

(七)表现歌曲:

1、启发学生用力度、音色、速度的变化表现好不同的动物形象。

2、分角色演唱。

3、加上衬词演唱,使歌曲更有趣。

4、指名用小锣、小鼓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用拍手、击凳模仿伴奏。

5、分角色表演。

6、合作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能感应乐曲中的圆滑与断奏;

2、感受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律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圆滑与断奏。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图谱、放大镜、自制跳蚤并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暖身活动:

1、师幼用断奏,圆滑音问好。

2、放大镜看跳蚤

(二)故事导入:

出示故事图片--小猫找河马医生治疗跳蚤。河马医生有好多的秘密武器,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小花猫来了,她浑身发痒,难过的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于是,河马医生让小猫用力跳跳,将跳蚤跳下来。

二、律动感应:

(一)分段感知:

1、a段断奏staccato(完成河马医生的任务:跳跳,跳蚤就没了):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1)小花猫在什么地方跳呢?教师出示语词图谱,让小朋友知道每句的句首左右跳动一下。

(2)随音乐,看图谱再次跳动,感受断奏。小花猫身上的跳蚤还有吗?有的,河马医生建议了,用爪子挠挠。

2、b段圆滑legato:学猫咪抓胡须。在唱“喵喵”时才做抓跳蚤的动作。

(二)整曲律动。看图谱,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知圆滑与断奏。

三、角色扮演活动:小花猫抓跳蚤

两助教老师将挂有许多的“跳蚤”的绳子牵在空中,a段时,教师上下左右晃动绳子,幼儿扮小猫,随音乐跳动躲避跳蚤的碰触,避免被跳蚤“咬到”。b段幼儿开始抓跳蚤,每到“喵”处可抓一只,直到音乐结束。

四、随音乐,做肢体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花猫身上有跳蚤,河马医生出主意抓跳蚤为背景,引导小朋友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来认识音乐中的圆滑,断奏音。在活动中,小朋友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也能分辨并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圆滑断奏音的理解。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的风格。

2、初步了解间奏,能在唱歌的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间奏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纸偶(老鼠)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出示纸偶:"吱吱吱,吱吱吱"谁来了?(小老鼠)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只小老鼠长的什么样?

(二)学唱

1、学唱歌曲第一段(1)谁来说说这只小老鼠长得什么样?(边根据幼儿回答,边出示图谱)念三遍,中间可以请小朋友指图谱(2)呀!原来这只小老鼠想出来干什么?(偷东西吃)有没有被老鼠发现?(没有)他心里肯定怎么样?(很高兴、很神气)边做动作边唱(3遍)

2、学唱歌曲第二段(1)小老鼠最怕谁呀?(小花猫)(2)听到小花猫的叫声小老鼠会怎样?(念三遍)(3)刚才小老鼠还很神气的,一眨眼功夫却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唱三遍)

(三)初步感受间奏

(1)刚才我们唱了谁和谁的歌?(小老鼠和小花猫)下面我们把俩段连起来唱一唱。

(2)刚才老师除了唱歌还刚什么了?(跳舞)那老师是在唱完什么的时候开始跳舞的呢?

对,这里是给小朋友休息一下,为唱小花猫作准备的,这里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把这一段叫作间奏(幼儿说一边)(3)全体幼儿齐唱一遍,间奏时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反思:

?小花猫和小老鼠》是一首风趣、幽默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诙谐的曲调、形象的语言表现了小花猫和小老鼠淘气可爱的墨阳,符合儿童的生活视觉,附点节奏的反复使用增加了歌曲活泼的情趣。

对于这课的导入我运用的是让孩子们先回忆另一个儿童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再引出今天小花猫和小老鼠又发生了一个新的故事,让我们学习一下。

1、体验感知法

因为这节课主题是小老鼠和小花猫发生的故事,接着我想让学生们更能好好体会到小老鼠的神态,于是想让他们多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学一学小老鼠叫的声音,并且要知道小老鼠是胆小,所以它的声音要轻一点,便于后面演唱歌曲时要区分小老鼠和小花猫的强弱对比。

2、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新课教授

先展示旋律节奏,让学生逐步会演唱,然后再出事整首歌曲的歌谱,最后在让他们轻声加入歌词演唱,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4、加入乐器

歌曲中有休止符。所以在有休止符的地方我加入了乐器,一是为了提示学生休止符的出现,二是能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积极地去听这个音乐。

5、拓展

在歌曲最后为学生送上一首钢琴曲《小狗圆舞曲》让学生们体验不同动物所带来的不同音乐特点。

种小花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草地,并点画出五颜六色的花。

2、感受用软笔很快表现出一幅美丽图画的喜悦。

3、培养幼儿美术活动良好的常规

活动准备:

1、表现草地、花的范画,音乐

2、水粉颜料、水粉画笔活动过程

一、感知作画方式、激发表现兴趣。

1、音乐响起,随着音乐出示范画:啊!多么柔软、青翠的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瞧!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的红、有的黄……它们快乐地跳起了舞!

2、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你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草地和花吗?怎么画呢?

二、示范讲解

1、蘸颜料画个小圆形,在圆形下面用绿色画短竖线作茎,两边画斜短线作叶,一朵小花画好了。

2、画不同颜色的小花,让草地上开满各种颜色的鲜花。

三、幼儿操作活动。老师观察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作画。

四、评价活动。幼儿自由地走动欣赏别人的作品。